中国结婚三大件的变迁史,可以看作是社会变革和生活水平变化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的自行车,到如今的房子和金首饰,结婚的门槛似乎越来越高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结婚所需的三大件也经历了多次变化。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时尚和流行趋势,而三大件这一说法,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对结婚仪式的固定印象。 在70年代,结婚的三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这一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较低,结婚所需的物品也较为简朴。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是那个年代的必备之物;缝纫机是家庭主妇的日常必需品,能够帮助她们缝制衣物;而手表,则象征着一定的经济水平和时间观念,成为结婚的重要象征之一。


进入2000年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房价也飞速上涨,尤其是北京的房价,令许多人感到无比沉重和绝望。越来越多的人在结婚时,首要考虑的变成了是否有房子和车子,而金首饰、嫁妆等也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负担。有数据显示,如果一个年薪6万元的普通工人想要结婚,他几乎需要花费28年不吃不喝,才能攒够结婚所需的费用。这使得许多人在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时,不得不选择放弃结婚。对于一些家庭来说,一场婚礼几乎等同于倾家荡产,这也让许多年轻人更愿意选择不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