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埃及因为欧美制裁中断了苏-35战斗机的采购,并且实战表现未能达到预期,外界对俄罗斯战机的关注逐渐转向了技术仍存在争议的苏-57。不过,最近有黑客泄露的俄罗斯内部文件显示,伊朗和阿尔及利亚不顾西方的制裁,正在接手埃及未能完成的26架苏-35SE战机。更令人关注的是,越南似乎正在考虑斥资约80亿美元采购40架苏-35战机,以此来提升其逐渐落后的空中力量。

虽然中越关系复杂,且两国在海上利益上存在分歧,但对于这一订单的批评并不必要。首先,这笔订单的实际落地可能性并不高;即便最终成真,也未必是坏事。从俄罗斯10月初公开的文件来看,部分内容只是交涉阶段的信息。例如,“埃塞俄比亚有意采购6架苏-35”的消息仍在谈判中,而阿尔及利亚已经订购的14架苏-35SE并未在文件中提及,文件的真实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从经济角度来看,越南近年来虽然经济有所起色,但外汇波动损失较大,一次性支出80亿美元来采购战机显然不现实。与过去采购苏-30MKK战机时类似,越南更可能采用少量多次的采购模式,以便控制装备质量和资金压力。即使能够筹措足够的资金,40架苏-35的总价也不可能达到80亿美元。目前,苏-57E的单价包括配套武器和培训大约是1.3亿美元,苏-35的单价无疑要更低。因此,越南采购40架苏-35的消息,存在不少疑点。
越南空军的装备发展一直紧跟中国,曾是唯一一个先后购买了苏-27SK和苏-30MKK的国家。2014年中国引进了苏-35SK之后,越南国内也曾有过采购苏-35的呼声,但由于担心受到西方制裁,这一计划曾一度被搁置。如今,越南现役的苏-30机队数量有限,且性能相对落后,已经无法满足国防需求,急需更新换代。如果越南选择采购苏-35,结合中国歼-20和歼-35的跨代性能优势,以及越南之前操作苏-35SK的经验,越南的空中威胁对中国来说实际上并不大。
然而,更需要警惕的是,如果越南因为无法获得苏-35而转向西方国家的装备,局势可能变得更加复杂。例如,越南已经从美国引进了12架T-6C教练机,这是自1975年以来,双方首次进行军机交易,标志着越南开始引进美制战机的新时代。虽然“越南采购F-16”的传闻多次被否认,但如果越南迫于压力,F-16进入越南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与纯美系的F-16相比,俄制的苏-35在技术层面上可能更适合越南。
近年来,由于俄制装备的性能逐渐落后,越南已经开始引进一些西方武器,比如以3亿美元购买的韩国K-9自行火炮。就目前中国的军事装备水平而言,越南在缺乏完整作战体系的情况下,并不构成实质性威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主要矛盾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将兵力集中在西南方向既不安全,也没有必要。在中国完成追赶阶段后,这些局部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正值福建舰在南海服役之际,这一局势自然引发了一些联想。然而,作为一艘拥有8万吨排水量并配备电磁弹射的航母,福建舰的主要目标从来就不是周边装备落后的国家。全球范围内,真正值得且符合这一“待遇”的国家,始终只有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