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在韩国举行的APEC峰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中美博弈至今,双方的每一次“对抗”和“握手”,都在国际引起阵阵波澜。
特朗普此次亚洲之行,不仅对世界贸易格局有着深远影响,对特朗普来说,也意义重大。因为除了与中方的会谈之外,还有日韩对美承诺的是近万亿对美投资。
之前日韩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时,都许下了对美投资等条件,来换取美国的关税豁免政策。不过美日、美韩因一些分歧,相关承诺都停留在口头上,并未将其形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文件。
特朗普在东盟露脸后,第一时间飞往日本,想亲自探探这位日本首任女首相的底,看看是个什么成色。

日本在这方面鲜少有让美国失望的时候,高市恭敬到谄媚的表现,让特朗普十分受用,对其大加夸赞,双方随后也签署了正式文件,将日本对美投资承诺“落到实处”。
日本这一表现,让李在明汗流浃背。之前日韩都没落实承诺,李在明还能找理由扯一扯,毕竟有个日本一起担着,本着“法不责众”的心理,也算有点“底气”。
但高市如此干脆的签了文件,这就让李在明如坐针毡了。

日韩虽然同为美国的小弟,但两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最为直观的就是双方在对美投资上,日本即便真将这5500亿美元掏了,也只是活得艰难点,不至于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但对韩国来说,履行对美承诺,那基本上要韩国把“棺材本”都给掏出来。
从美国的视角来看,特朗普认为自己对韩国已经足够仁慈了。不仅没有再提驻韩美军的地皮,放弃“国中国”的想法,更是只对韩国收取3500亿美元的“保护费”,已经算得上是“网开一面”。
特朗普所谓的“网开一面”,对韩国而言,却是一种赤裸裸地羞辱。
韩国作为美方在亚洲的前哨站,这些年来为美国“冲锋陷阵”不少,不说功劳,起码苦劳还是有的。
在韩国看来,日本“孤伶”海外,不用直面中俄两座大山,但自己不仅与中国极近,更是与俄罗斯支持的朝鲜接壤,每次“冲锋”都是在钢丝上起舞,一个不小心就会落个粉身碎骨的下场。美国应当对自己多些“偏爱”。
结果当李在明带着厚礼,造访华盛顿时,特朗普脸上笑嘻嘻,结果张口就要“分裂”韩国领土。如今还说是“网开一面”,这如何让李在明绷得住。

而李在明对美的核心诉求——朝韩关系上,特朗普不能说毫无行动吧,但也就表了个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当特朗普被问及,朝鲜在其访韩前夕,发射导弹表达军事威胁时,特朗普只是轻飘飘地一句,“他(金正恩)发射导弹都几十年了,不是吗?”从而一笔带过。
这话落在李在明心里却十分不是滋味,韩国为美国“鞍前马后”,结果特朗普压根没将韩国的诉求放在心上。
加上韩国工人被捕、3500亿美元的“保护费”,李在明心中不禁怒火翻涌却无处宣泄。
虽说韩国苦美久矣,但形势比人强,韩国对美依赖依旧,贸然翻脸只会让自己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
据多家外媒报道,美韩元首会晤后,特朗普表示,美韩贸易协定已经谈妥,只等韩国国会批准后签字。
根据披露的消息来看,美国以对韩汽车进口关税下调至15%,以及在飞机零部件、仿制药、美能源等多领域对韩零关税为条件,换取韩国落实对美3500亿美元承诺。

李在明虽说与特朗普已经敲定协议,只要国会通过就能签字。但韩国各界人士,均对此协议能否落地表示质疑。
韩联社于11月2日,援引一位韩国经济学家的文章表示,韩国履行承诺对美投资,势必会影响韩国国内的投资力度,这很可能会使韩国制造业面临“空心化”的风险。
就如韩联社所报道的,以往韩国选择“经中安美”路线,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韩市场能够形成互补。
反观美韩之间,要么产业重合度高,比如半导体产业;要么就是韩国单方面的付出,比如造船业。依照目前的局势,无论怎么看,韩国资金大量投入美国市场,都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尤其是之前美国表示会继续“301调查”,这就意味着中美“港口费”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这对将宝压在美国造船业的韩国来说,就是颗“不定时炸弹”。

即便退一步来说,韩国制造业重心的转移,也将对韩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而工厂附近的商户也将因连锁效应,使得地方经济出现衰落,从而对韩国经济造成二次伤害。
今年7月份,韩国央行依照美国关税条件推算,表示对美投资的不确定性,将使韩国地区生产总值下降0.2到0.7个百分点,这对韩国本就“负重前行”的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此外,韩国多家企业和不少的蓝领,均表现出赴美的抗拒。
这也不奇怪,今年9月份,特朗普以签证不合规为由,对韩国在佐治亚州投资建设的电池厂发动突袭,将数百位韩国技术人员,犹如猪猡一样对待。这一行为不仅让韩国企业望而却步,韩国蓝领工人也担心,会再次遭受美方的不公待遇,从而拒绝赴美工作。
对于美韩贸易协定敲定的消息传出,韩国民众为了表达不满,汇聚在场馆外,高举“不要国王”的牌子以示抗议。

李在明听不到韩国各界的反对呼声?当然听得到。韩国苦美久矣,要细算起来,最为憋屈的就是李在明。
李在明这个总统位子本就坐得不稳,本来指望特朗普能给稳一手,结果礼给了,笑脸赔了,但特朗普只收钱,不办事,导致李在明被夹在民意的火架上反复炙烤。
李在明只能再向中国求助,希望中方能捞一把。
据中国央行披露的消息,1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韩两国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高达4000亿人民币。
此次中韩续订货币互换协议,在许多人看来,中国就是出于“古道热肠”,拉李在明一把。
中韩互换货币,确实能帮助李子明稳定韩国金融市场,调解目前因关税问题,出现的金融性问题,规避汇率风险。

从短期来看,中国此举确实是救李在明于水火之中,对韩利益远超对华。但中国此举,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目标,能得到不少的帮助。
首先韩国作为美国核心盟友之一,美元又美国收割全球的手段,与中国货币互换,这一表态本身就可视韩国在动摇美元根基。身为美国小弟的韩国,都对美国唱反调,这对美国盟友体系的影响,是藏在水下,潜移默化的。
韩国制造业作为国际上名列前茅的存在,旗下的半导体、汽车、造船等产业,都能对人民币国际化,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韩国日后出口,如果遇上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国家,自然不会舍近求远,转头去用美元结算。而这种行为,正是美国最为害怕的“去美元化”,韩国此举无疑是对美国的“背刺”。到时候,美韩关系万一恶化,中国只需要隔岸观火。
总的来说,中韩货币互换,对中韩两国来说,完全是一次“共赢”的合作。韩国缓解了近期的经济困境,中国则得到长期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和“去美元化”再添一脚油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