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永远存在,就像避险货币瑞士法郎也会出问题,因此不要对“确定性”过于自信,要对市场怀有敬畏之心,避免过度押注单一方向,尤其要警惕高杠杆在极端行情下的毁灭性。我是敏时大观,今天聊聊2015年瑞士法郎事件。
瑞士法郎成为避险货币的原因和日元不太一样,尽管一有危机它们就升值。日元长期低利率,人们借入日元再换成高收益货币进行套利,危机时资金回流带来日元升值。瑞郎则是因为市场相信瑞士稳定可靠,一有危机就往瑞士跑,导致瑞郎升值。

瑞士可靠的原因无外乎:永久中立国地位,没有地缘风险;银行业资本充足率高,虽然受CRS协议影响,保密制度有所放宽,但对非犯罪性隐私仍提供严格保护;经济政策稳健,法律体系完善;外汇储备雄厚,黄金储备充足,国际清偿能力高等等。
但其缺陷也很明显,瑞郎升值会阻碍出口,抑制旅游业,甚至带来通货紧缩压力,对经济增长不利,另外瑞郎也并非绝对避险,其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不到1%,远低于美元和日元,大规模资金进出会引发汇率超调,引来央行干预,导致避险效果被抵消。
2011年欧元区债务危机中,瑞郎因避险属性吸引大量资金涌入,2010年初1欧元兑1.50瑞郎,到2011年9月时已经1欧元兑1.20瑞郎了,为了保出口瑞士央行设定1欧元兑1.20瑞郎的上限,一旦突破将抛售瑞郎购买欧元来干预,随后三年多汇率一直在1.20左右。

但因为欧元区经济低迷,欧洲央行不断货币宽松,导致瑞郎升值压力不断增大,瑞士央行不断得买入欧元卖出瑞郎,干预规模越来越大,使得其外汇储备一度超过GDP的70%,而欧元相对美元等其他货币一直在贬值,继续干预将严重影响瑞士央行的资产质量。
2015年1月15日瑞士央行出人意料得宣布放弃1欧元兑1.20瑞郎的汇率上限,瑞郎对欧元几分钟内暴涨30%,创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最大汇率波动,因担心汇率波动冲击经济,当天瑞士股市一度暴跌13%,创26年来最大跌幅。
当时外汇市场上百倍杠杆比比皆是,反向波动1%就会爆仓,且很多仓位建在1.20附近,而这次行情在几分钟内就涨了20%以上,很多人同时尝试关闭交易,但对手盘缺失导致市场失去流动性,无法及时止损,众多机构损失惨重,甚至破产倒闭。

放弃汇率上限后,负利率成为瑞士央行应对瑞郎升值压力的主要工具之一,即将基准利率降至负0.75%,通过惩罚性负利率来遏制瑞郎套利需求,以缓解升值压力。此后虽未明确重启汇率上限,但瑞士央行仍通过“不定期、小规模”抛售瑞郎进行隐性干预。
此次事件说明瑞士作为小型开放经济体,在“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独立货币政策”之间无法兼顾,瑞士央行最终选择了后两者,放弃了固定汇率。市场参与者应认识到央行的承诺并非一成不变,从而更加重视极端风险的管理。
我是敏时大观,带你走出信息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