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在用户消费决策链中的关键入口地位、以及天然具备的“强搜索”属性,小红书正成为各大商业银行竞相“挖金”的新阵地。
除招商银行、江苏银行等较早布局的机构外,近期浙商银行、大华银行等多家银行也陆续开设官方账号,让银行在小红书上的身影越来越多。

小红书
具体来看,招商银行在小红书上已经收获了51.3万粉丝,中信银行信用卡账号紧随其后,有12.6万粉丝,而光大银行则稳稳坐拥9.4万粉丝的小圈子。可以说,银行们在小红书的“粉丝赛跑”已经悄然开始,各家都在努力抢占年轻用户的关注度。

小红书
据《证券日报》此前报道,自今年以来,银行、券商、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已成规模地入驻小红书。截止至今年5月份,各类金融机构已开设超过200个官方账号,其中银行总行、业务条线与各地分支机构创建的官方账号数量也已超过60个。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不断“进场”,小红书正日益成为它们争抢流量入口的缩影。
平台流量庞大,潜在客群可观、活跃度高,这也解释了银行为何积极入驻。另据小红书财经与蚂蚁财富联合推出的《2024年轻人十大理财趋势盘点》显示,2024年,小红书上“存钱”相关的笔记阅读量达到83亿,2000多万“00后”通过余额宝定期转账来存钱,有超过500万人在小红书讨论用利息覆盖部分生活成本,以期实现“用利息生活”。
易观千帆银行业咨询专家王玺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银行通过入驻小红书平台可建立年轻化的品牌形象,吸引潜在客户,同时可通过“种草”文化提升品牌认知,塑造有温度、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形象,助力其在数字化营销时代实现业务增长和品牌提升。”
易观千帆数据显示,小红书平台35岁以下用户占比超8成,且24岁以下用户占比达4成以上,这为银行争夺潜在的年轻用户提供了明显优势。
在具体实践中,中信银行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提到,该行建立新媒体渠道矩阵,在B站和小红书平台开立官方账号“中信银行信青年”,持续传播青年服务理念。重庆银行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提到,该行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抖音线上官方平台,发布“金融教育宣传月”等系列主题宣传。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指出,在数字化时代,在“用户注意力即商业机会”的底层逻辑,以及“流量即客源”的运营思维之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加速布局小红书平台,抓住流量红利和抢占年轻化市场阵地,发布包括宣传理财攻略、信用卡优惠等生活化内容吸引潜在用户,并用轻松易懂的方式降低用户心理门槛。
“对银行来说,在小红书平台开展内容运营,关键在于构建完整的转化链路,实现‘内容种草—需求唤醒—业务转化’的营销闭环。通过在小红书平台上的高频互动,逐渐培养起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人群)客群的用户信任,最终将平台公域流量转化为金融私域业务。”吴丹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