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抖音支付悄然开启线下收单测试,用户在超市、餐厅等日常消费场景即可使用抖音完成付款,并计划推出“碰一碰”设备以进一步简化线下支付流程。此举标志着抖音支付正从纯粹的内容电商向全链路金融服务迈进,也让业界重新聚焦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为何“死磕”移动支付。

1. 牌照布局与业务布局的双轮驱动
2020 年 8 月,字节跳动收购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并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2024 年 6 月 14 日,合众易宝正式更名为“抖音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支付牌照的内部整合。随后,字节通过收购海联金汇旗下子公司天津同融,获得线下收单业务许可,进一步打开线下场景的入口。截至 2025 年,抖音支付的注册资本已增至 31.5 亿元,且全部实缴,符合《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的监管要求。

2. 竞争格局:支付宝的“立减”与抖音的差异化打法
支付宝在每笔交易中提供 2 元立减优惠,形成巨大的每日补贴规模,显然是对抖音支付等新兴对手的防御手段。抖音支付则通过“放心借”“抖音月付”等无息、低费率的信贷产品吸引用户,尤其在抖音生态内的电商、直播、短剧等场景实现“内容+支付”闭环。此外,抖音支付已在 Apple App Store 中国区成为官方第四支付方式,用户可直接在 Apple 账户中添加抖音支付用于购买 App、音乐、iCloud 等服务。

3. 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 年交易规模突破 350 万亿元,用户规模已超 3.3 亿,渗透率居全球首位。预计 2025 年整体规模将达到 687.5 万亿元。支付宝与微信支付合计占据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抖音支付虽仍属“新兵”,但凭借字节庞大的内容流量和已获的支付牌照,正快速缩小与两大巨头的差距。
4. 战略意义:从流量变现到生态主权
张一鸣多次强调,支付是平台掌控商业节奏、构建生态主权的关键环节。拥有自有支付体系后,抖音可以降低对第三方渠道的依赖,减少交易成本与数据流失风险,同时为平台提供更丰富的金融服务入口(如消费贷、分期、理财等)。2023 年抖音支付的 GMV 已从 2000 亿元跃升至 2024 年的 3.43 万亿元,市场份额进入行业前三。
5. 面临的挑战与前路
尽管抖音支付在内容电商场景表现抢眼,但线下支付仍被微信、支付宝深度渗透。消费者对两大巨头的信任度高,抖音支付的线下渗透率仍有限,且在优惠力度上难以与支付宝的“立减”形成同等竞争。此外,监管合规、风控体系的完善以及跨境支付的布局也将决定其能否实现“三足鼎立”。张一鸣已将目光投向 TikTok 海外市场,尝试以 TikTok Pay 为切入口进行跨境支付布局,进一步提升全球化竞争力。
结语
抖音支付从获取支付牌照、整合内部资源到进军线下收单,展示了张一鸣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全链路布局。面对支付宝的强势优惠和微信支付的线下优势,抖音支付正以内容驱动、金融创新和跨境布局为突破口,力争在中国乃至全球移动支付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未来,抖音支付能否在激烈竞争中实现突破,将取决于其在产品差异化、用户体验以及监管合规方面的持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