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批复:银行储蓄卡密码被泄露导致存款被他人骗取引起的储蓄存款合同纠纷,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创始人
2025-05-16 00:16:53
0

传播法律知识 · 弘扬法治精神

一、批复解读

1 批复原文呈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银行储蓄卡密码被泄露导致存款被他人骗取引起的储蓄合同纠纷应否作为民事案件受理问题的批复》内容如下: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存款人泄露银行储蓄卡密码导致存款被他人骗取引起的纠纷应否作为民事案件受理的请求》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因银行储蓄卡密码被泄露,他人伪造银行储蓄卡骗取存款人银行存款,存款人依其与银行订立的储蓄合同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

此复。

该批复明确了在特定情形下,即银行储蓄卡密码被泄露且他人伪造储蓄卡骗取存款,存款人依据储蓄合同提起民事诉讼时,法院受理的态度为应当依法受理,为后续的司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方向。

2 核心要点剖析

批复的核心要点在于确定了此类储蓄合同纠纷作为民事案件受理的条件。当满足银行储蓄卡密码被泄露、他人伪造储蓄卡骗取存款这两个关键前提,并且存款人基于与银行订立的储蓄合同提起诉讼时,人民法院必须依法受理案件。这一规定明确了此类纠纷的民事案件属性,避免了司法实践中因案件定性模糊而导致的受理争议。

对储户而言,这意味着当遭遇上述情形的存款损失时,储户有了明确的司法救济途径,可以通过民事诉讼向银行主张自己的权益,要求银行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从而保障自身的合法财产权益。

对于银行来说,一旦此类案件被受理,银行需要积极应对诉讼,证明自身在储蓄合同履行过程中不存在过错或者已尽到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这也促使银行进一步加强对储蓄卡业务的安全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以减少类似纠纷的发生。

3 出台背景与意义探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务的普及,银行储蓄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然而,技术的进步也使得不法分子获取储蓄卡密码并伪造储蓄卡骗取存款的手段日益多样化。在实践中,对于这类因密码泄露和伪造储蓄卡导致存款被骗取的纠纷,在是否作为民事案件受理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做法,导致司法裁判尺度不统一,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也给储户和银行的权益保护带来了困扰。

该批复的出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维护了金融秩序的稳定。明确此类纠纷的受理规则,有助于解决金融交易中出现的矛盾和争议,使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进行,增强了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任。另一方面,有力地保障了储户的权益。为储户在遭受存款损失时提供了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使储户的合法财产权益能够得到法律的保护,体现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同时,也促使银行不断完善自身的安全防范机制,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整个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相关案例分析

1 郭先生诉银行储蓄合同纠纷案

银行辩称,本案无证据证明原告的储蓄卡被他人复制、盗取,相关交易产生的后果应视为原告本人承担;即使储蓄卡被他人复制、盗取,原告要求被告赔偿责任亦缺乏依据;储蓄卡被他人复制、盗取涉及犯罪行为,应通过刑事程序处理,请求法院中止本民事案件审理,待刑事程序终结后,再决定相关的赔偿问题 。

在本案中,法院依据储蓄合同中银行对储户资金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批复中对此类储蓄合同纠纷作为民事案件受理的指引,明确了银行在未能保障银行卡安全、导致储户存款被盗刷情况下的赔偿责任,体现了批复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参考范例。

2 刘某与招商银行某支行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

刘某在招商银行某支行办理了储蓄卡。2019 年,刘某的储蓄卡一直由本人保管,从未丢失或离开本人,使用时也无任何异常提醒,且刘某没有办理过护照,也未出过国。但 3 月份,刘某收到短信提示其储蓄卡在境外有消费记录。刘某在收到银行通知短信后,第一时间冻结了该卡,并进行电话挂失,然后到附近银行打印了交易流水,及时阻止了损失的继续扩大。之后,刘某要求银行给予赔偿,银行虽认可刘某银行卡被伪卡盗刷的事实,但认为自身并不存在过错,不应承担责任,双方因此产生纠纷。

一审法院认定刘某 40 万元存款被盗属刑事案件,应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并裁定驳回刘某起诉。一审法院主要考虑到案件涉及刑事犯罪,认为应遵循 “先刑后民” 原则,先处理刑事案件。

然而,二审法院认为,存款人与银行之间的储蓄合同纠纷的处理与经济犯罪所依据的并非同一法律事实。储蓄合同纠纷是基于储户与银行之间的合同关系,而银行卡被盗刷涉及的刑事犯罪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两者虽有牵连但法律关系不同。因此,二审法院认定对该民事案件应予立案受理,遂裁定撤销一审裁定,指令一审法院审理 。

在这起案件中,一、二审法院对于是否适用 “先刑后民” 原则产生分歧,二审法院依据储蓄合同纠纷与刑事犯罪属于不同法律事实的判断,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批复中明确此类储蓄合同纠纷应作为民事案件受理的规定,纠正了一审法院的裁定,保障了储户通过民事诉讼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进一步明确了在司法实践中处理此类刑民交叉案件的思路。

通过上述两个案例以及其他相关司法实践案例可以发现,这类银行储蓄卡密码被泄露导致存款被他人骗取的储蓄合同纠纷案例存在一些共同点。首先,都涉及银行卡被盗刷的事实,且基本能确定为伪卡交易,即犯罪分子通过伪造银行卡进行取款或消费,给储户造成了经济损失。其次,银行往往会以各种理由进行抗辩,如认为储户自身存在过错导致密码泄露,或者主张案件涉及刑事犯罪应适用 “先刑后民” 原则等。

从批复在这些案例中的应用效果来看,批复为法院受理此类案件提供了明确依据,使得储户的诉求能够进入司法程序得到审查和裁决。在郭先生诉银行储蓄合同纠纷案中,法院依据批复精神,明确了银行在储蓄合同中的安全保障义务,判定银行承担赔偿责任,切实维护了储户的合法权益。在刘某与招商银行某支行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中,批复为二审法院纠正一审错误裁定提供了法律支撑,保障了民事案件的正常审理,避免了因不合理适用 “先刑后民” 原则而导致储户维权受阻。

这些案例给我们带来了多方面的启示。对于储户而言,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妥善保管银行卡和密码,如发现银行卡被盗刷,应及时采取挂失、报警等措施,留存相关证据,以便在后续维权中处于有利地位。对于银行来说,应不断提升安全防范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对银行卡交易的监控和风险预警,保障储户的资金安全。同时,在面对纠纷时,要积极履行合同义务,承担相应责任。从司法层面来看,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应准确理解和适用批复及相关法律法规,统一裁判尺度,公正、高效地解决纠纷,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 。此外,也凸显了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必要性,以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犯罪形式和复杂的储蓄合同纠纷,为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关内容

山寨币季或将到来 xaut...
币界网7月6日讯,近年来,加密货币市场经历了剧烈的波动与调整,而当...
2025-07-07 11:18:03
中泰证券:CIPS扩容助力...
财中社7月7日电近日,中泰证券研报中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人...
2025-07-07 11:18:02
原创 ...
根据环球网报道,也门胡塞武装向以色列发射弹道导弹和无人机,特拉维夫...
2025-07-07 11:18:01
马斯克建“美国党”后未来1...
当地时间7月6日,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表示,...
2025-07-07 11:18:00
原创 ...
据光明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表示,他不准备降低对日本汽车施加的...
2025-07-07 11:17:59
运城舰率先启程 山东舰航母...
据央视新闻消息,按预定计划,7月7日上午,山东舰航母编队将陆续返航...
2025-07-07 11:17:57
原创 ...
乌克兰媒体报道,基辅议员热列兹尼亚克近日在社交媒体透露,乌克兰政府...
2025-07-07 11:17:55
高盛:将第四季度布油价格预...
高盛将2025年第四季度布兰特原油价格预期维持在每桶59美元,将2...
2025-07-07 11:17:54

热门资讯

真·票房女王!斯嘉丽·约翰逊以... 搜狐娱乐讯 据电影数据网站The Numbers统计,因《侏罗纪世界:重生》全球不俗的开画成绩(6天...
微软Xbox的豪赌:120亿美... 微软如今已是游戏行业的巨头之一。但回溯20多年前,在Xbox品牌尚未诞生之时,其游戏版图截然不同。塑...
OPEC+超预期增产54.8万... 当地时间7月5日,OPEC+八个主要成员国在线上会议中达成共识,决定8月份石油日产量增加54.8万桶...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50... 7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506,上调29.00点。 本周看点:美联储将公布会议纪要 本...
对美元持怀疑态度者推动发展中国... 美国政策的波动性促使基金经理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替代投资品,推动新兴市场本币债券创下 16 年来表现最...
“大而美”法案再借4万亿重塑全... 美国总统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减税和支出法案(下称“‘大而美’法案”),于当地时间4日正式由他签署成...
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50...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7日讯 今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506,较前一交易日调升29个基点。 ...
美元指数DXY站上97,日内涨... 美元指数DXY站上97,日内涨0.05%。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50...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7.1506,上调29.0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