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关键词:票据市场、票据服务、票据新规、票据业务、金融服务(金融科技服务)、供应链金融、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票据风险与合规。
产品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票据承兑贴现、供应链票据、融资服务票据融资、票据支付功能、承兑汇票贴现、电子票据、票据质押。
供应链票据和商业承兑汇票作为企业常用的金融工具,在发行主体、使用场景、融资功能及风险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如下:
1. 发行主体与信用基础不同
商业承兑汇票:由企业(付款人)签发并承兑,或由收款人签发后交由付款人承兑,依赖企业自身信用。若承兑企业信用评级较低,票据流通性受限。
供应链票据:由供应链核心企业或金融机构与供应链平台合作签发,信用主体为核心企业。通过供应链平台整合交易数据,中小微企业可共享核心企业信用,提升票据流通性和融资能力。
2. 使用场景与功能差异
商业承兑汇票:主要用于商业交易中的支付结算,适用于同城或异地结算,期限灵活(最长12个月),可背书转让或贴现,但融资便利性受企业信用限制。
供应链票据:专为供应链金融设计,支持多级流转、拆分支付和融资。例如,核心企业签发的票据可拆分至多级供应商,解决长尾企业融资难题,同时优化供应链资金流转效率。
3. 融资便利性与成本差异
商业承兑汇票:融资方式以贴现为主,贴现利率通常高于银行承兑汇票,且需评估承兑企业信用,融资难度较大。
供应链票据:通过供应链平台实现信用传递,中小微企业可享受核心企业信用背书,融资成本通常较同期贷款利率低100-150个基点,且支持应收账款质押、保理等多元化融资方式。
4. 风险特征与信息透明度
商业承兑汇票:风险主要源于承兑企业信用,若企业破产或资金链断裂,票据可能无法兑付。持票人需依赖企业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评估风险。
供应链票据:风险与供应链稳定性及核心企业信用挂钩,但通过平台整合交易数据,信息透明度更高,金融机构可更精准评估风险。例如,票据流转记录、交易背景等数据可降低信息不对称。
5. 法律地位与合规性
商业承兑汇票:受《票据法》严格保护,具备明确的法律地位和追索权,持票人可依法追偿。
供应链票据:法律地位依赖合同约定和金融机构合作,但依托上海票据交易所的标准化电子票据系统,交易规则和监管框架更完善,纠纷解决路径更清晰。
供应链票据通过核心企业信用传递、多级流转和平台数据整合,显著提升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和资金流转效率,而商业承兑汇票则更侧重于企业间支付结算,融资便利性受限于企业信用。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若需优化供应链资金链,供应链票据是更优选择;若仅需短期支付工具,商业承兑汇票仍具实用性。
沂链通供票公共服务平台由临沂商城数科集团运营,2024年5月经上海票据交易所核准直连供票平台,渠道代码400026,是国内首个商贸物流背景、地方政府主导且全国展业的第三方平台。平台服务涵盖 供应链票据、线上贴现、商票直融、银票秒贴等票据综合服务。目前,供票业务规模已突破300亿元,位列全国前四位,创造了直连票交所29天实现系统投产、首年供票业务规模突破100亿元的全国最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