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合肥财政立足“制度筑基、渠道畅通、风险严控、能力提升”四维发力,构建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推动财政资金管理提质增效。
制度筑基,规范流程提质效
在修订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遵循业务规范的基础上,严格“先有预算、再有指标、后有支出”的原则,持续优化操作规程,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强化资金支付流程管理,搭建资金支付“快车道”,1-5月份完成各类资金支付340.75亿元、17.56万笔。
渠道畅通,重点保障强支撑
针对大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开通“绿色通道”专项机制。建立“预算单位-代理银行-财政部门”三方联动响应体系,细化资金支付流程,全程跟进资金流转,打造重点资金支付“直通车”,1-5月份完成重点资金支付270.26亿元、407笔。同时,制定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在网络异常、系统故障等突发情况下紧急性资金及时支付。
风险严控,多维监管筑防线
严格实行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资金支付双岗审核机制,常态化开展资金支付风险排查。依据市级公务卡管理办法及强制结算目录,严格执行 “零现金” 管理,对会议费等17 类支出,强制采用公务卡或转账结算。根据代理银行动态调整办法,组织对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代理银行,从服务质量、业务情况、年度报告等维度实施量化考核,促进代理银行提升服务质量。
能力提升,精准培训夯基础
组织县区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及财政业务处室相关人员开展国库集中支付专项培训,深入解读制度政策,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常见问题和风险点,强化制度落实,提升资金支付规范性和业务人员操作能力。
【此文系转载,来源于合肥财政,版权归属原作者】编辑:侯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