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海河日记,AmphibiaWeb,Wildlife Institute of India。
今天要图解的这个视频第一眼我还以为是Ai或者是玩具,因为视频中出现的青蛙呈现出了饱和度很高的金黄色,但它们又明显不是水族市场常见的金蟾之类的物种,其身体特征更像是牛蛙那一类的物种,因为身体粗短,体型不小的样子。另外行动规律很自然,应该没有什么玩具可以达到这样流畅的动态。
这个视频是2025年6月23日,由IP地址是福建的博主“@海河日记”发布的,这个博主真的厉害,虽说都是搬运的视频,但流量总是特别高,我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图解他的视频了。
书回正题,视频中有大量金黄色的青蛙聚集在一起,它们不算太活跃,很多青蛙都只是往附近爬了几步,然后就呆立在原地。它们应该是有意识地聚集在一块的,就算是人为丢在这里,按理说也不至于如此冷静。
仔细观察后,我终于发现了它们可能的目的——交配繁殖。你看我截图放大的这个区域,这两只青蛙明显是在交配,金色个体压在淡褐色个体身上,两只前爪死死地扣紧,应该是在确保受精的成功。
但是为什么它们颜色差异这么大?很多网友因为从未见过这种青蛙,于是本能地认为是外来入侵物种。再看这种青蛙离谱的颜色,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动物世界》等自然节目中经常提到的剧毒物种——箭毒蛙!如果真的是箭毒蛙,这种配色应该是黄金箭毒蛙(Phyllobates terribilis)。
然而我前面说过了,这种青蛙的形态更像是牛蛙,百分百不是箭毒蛙!黄金箭毒蛙虽然已经是箭毒蛙中相对较大的品种了,但是也就是3.5厘米左右长,光这个识别特征就能排除可能性了。而且黄金箭毒蛙的体色更偏向橘色,四肢更细,身体也没视频里的青蛙这么厚重。
有些网友看到视频中的交配行为后,表示这种青蛙压着的是本土的青蛙!物种压根就不一样,是在欺负本土青蛙!甚至有人发现视频中有三对有类似交配行为的青蛙都是这样的配置,就是上面是金色青蛙,下面是淡褐色的。
实际上它们就是同种的青蛙,而且这个视频大概率也不是国内拍摄的。
见多识广的网友很快就认出了这是印度牛蛙(Hoplobatrachus tigerinus),也叫印度虎纹蛙。这个物种的雄性和雌性的颜色差异确实就是这么大,不过仅限于繁殖期。
印度牛蛙是南亚及东南亚地区一种两栖动物,算是大型两栖类物种了,它们的最大体长可超过15厘米。其主要在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及斯里兰卡等地的淡水水域中生活。令人意外的是,平时它们的颜色其实是绿色或者浅棕色的,这样的颜色比较适合作为保护色,使它们隐匿于植被与水塘中。
但是到了每年的6~7月,其分布地的雨季来临,印度牛蛙进入了繁殖高峰期后,雄性印度牛蛙的体色会突然快速改变,从淳朴的配色变得极尽奢华的亮黄色,有些发育好的个体甚至声囊会变成深蓝色,非常的浮夸。然后它们就会在积水的田野或池塘中寻找配偶。
下面这图就是它们交配的画面,可以看到雄性体型远小于雌性。雄性的身上也并非完全是金黄色,也会有些绿色或褐色的斑点。今天图解的视频拍摄距离太远就看不到这些细节。
之所以搞成这样,是为了更好地向雌性展示自己,这点大家都能猜到吧?更鲜艳的颜色更容易被雌性识别,也向雌性证明“我的基因比较好!”,因此来争取繁殖。雄性看到颜色很亮的同类后,就会自愧不如,因此也能减少直接冲突。
跟箭毒蛙不同,箭毒蛙的鲜艳配色是用来警示潜在猎手,告知本身具有的剧毒,这能规避大部分威胁。而印度牛蛙的变色行为不过是季节性的,身上是没有毒性的,它们的繁殖期这么鲜艳甚至会变得更容易被鸟类或者人类捕捉。
交配结束后,雄蛙就会变得朴素,重归环境隐蔽状态。
关于这个问题,我查询了好多资料后,发现官方引种记录中没有提及印度牛蛙;印度牛蛙也未列入中国水产名录或养殖推广品种;上面说的它们的生态风险也与国内管控重点不符。
所以可以确认我国应该是没有作为经济物种引进养殖过印度牛蛙的。
也还好是没有引入,因为印度牛蛙如果作为外来入侵物种,那还是蛮可怕的。它们的食欲相当离谱,其食谱涵盖昆虫、小鸟、老鼠,甚至其他蛙类及同类蝌蚪!还是蝌蚪的适合就会去猎杀其他小型蛙类的蝌蚪。因为太能吃了,所以它们的扩张非常快,近年研究发现,该物种已从南亚扩散至马尔代夫、马达加斯加等地区,成为了这些地区不可忽视的潜在威胁。
我们现在吃得最多的外来引入牛蛙是1959年从古巴首次引进的美洲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us),后续推广养殖的品种包括沼泽绿牛蛙、西方牛蛙等,均属美洲牛蛙的养殖变种。
所以这个视频大概率是从外网搬运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