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颖
中小银行正成为科技创新债券(下称“科创债”)发行的重要力量。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发行科创债的银行已经扩容至33家,发行总规模达2358亿元。其中,中小银行的发行家数占比过半。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城商行,四川银行发行了全国首单商业银行浮息利率科创债,发行规模为11亿元,发行利率达1.85%,期限5年。
经济观察报策划发起《走进科创债》栏目,就首单商业银行浮息利率科创债的发行考量以及背后的科技金融布局,采访了四川银行。
浮息利率设计考量
2024年12月10日,四川银行首次尝试发行债券。该债券为二级资本债券,发行规模为54亿元,期限为5+5年,主体评级与债项评级均为AAA,发行票面利率为2.20%,共吸引了100余家机构投资者积极认购,累计获投资量超350亿元,全场认购倍数达6.6倍。
在债券市场首次亮相,便获得机构的踊跃认购,让四川银行信心大增。
2025年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下称《公告》)。此后,多家银行开始了紧锣密鼓地筹备,四川银行也不例外。
2025年6月30日,四川银行成功发行债券市场首单商业银行浮息科创债。在此之前,商业银行发行的均为固息科创债,发行利率大多在1.65%—1.95%区间。
浮息科创债的票面利率不固定,往往根据事先约定的基准利率,如DR007(7天期存款类机构间质押式加权回购利率)、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等,通常按季度或半年期调整。四川银行5年期科创债便以DR007为基准,按季度调息,利率公式为“基准利率+利差”,若基准利率上升,债券票面利率也会随之提高。在当前债券市场利率震荡下行的背景下,按季度调息或可按季度实现付息成本的下调。
之所以选择发行浮息利率科创债,四川银行方面表示,主要有三点考量:
一是积极探索创新品种。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速推进,发债企业开始逐渐尝试发行浮息债券。《公告》中,监管部门明确表示支持发行人“创新设置债券条款,更好匹配资金使用特点及融资需求”,四川银行此举意在响应监管号召。
二是节约融资成本。四川银行认为,目前债券市场利率持续走低,发行浮息债有助于节约该行付息成本。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该行也可通过浮息债券募集更低成本的资金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发展,帮助科创企业压降融资成本。
三是防范利率风险。在发行本次浮息债券前,四川银行已发行120亿元固息资本类债券。通过发行浮息科创债,四川银行可以进一步优化负债结构,降低整体债务的利率风险。
中诚信国际资深分析师高超认为,浮息科创债通过按季度重置利率,有效减少市场利率波动导致的估值扰动,维持投资者组合稳定性,相较于固息债,更能适应利率周期变化,避免锁定高成本融资,降低利率风险与估值波动。
高超指出,浮动利率机制匹配投资者对利率敏感资产的需求,能够增强科创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提高债券流动性。
资金支持+发债助力
2025年7月2日,四川银行发行科创债的募集资金已经到账,其计划在3个月内按规划完成资金投放。
据四川银行方面介绍,该行此次募集的资金将分两部分精准赋能区域科创领域:一部分拟投向四川省内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合计金额约5亿元,直接支持企业发展;另一部分将对接四川省内7家国企的科创债发行计划,该行已储备相关企业约70亿元科创债项目,后续将根据发行节奏安排投资,以金融资源助力四川建设科技强省。
作为城商行的一员,四川银行认为,城商行深耕区域的特性使其能精准对接地方科创需求,通过特色产品和定制化方案服务本土企业,这也是城商行参与科创债发行的重要优势。不过,机遇背后亦有挑战。该行提到,城商行发行长期限科创类浮息债券时,因市场发行量少、投资者熟悉度不足,面临较大募集难度,仍需持续培育和提升市场接受度。
高超认为,中小银行凭借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的特点,能快速响应政策并参与科创债发行,且可结合区域产业特色设计定制化方案;但同时,中小银行受限于品牌影响力和规模,发债成本相对较高,单只债券发行规模不及大型银行,面临优质客户资源被挤压的竞争压力,加之科创企业“轻资产、高波动” 的特性与传统风控手段存在适配差距,风控能力仍需提升。
在支持科创债发行方面,四川银行方面表示,其深耕区域市场,全面梳理了四川省企业发债需求,重点聚焦科创企业,提供从融资方案设计到发行落地的全链条服务。同时,该行整合“自营+理财+分销”资源,以项目安排人、基石投资者等角色,为客户科创债发行提供多维度支持。
四川银行提供的数据显示,该行累计为13家四川省科创债发行人提供支持,覆盖省内80%以上的科创债发行主体,投资30只科创债共计84.6亿元,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撬动发行额达337亿元。2024年1月,该行取得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资质后,该行以承销团成员身份服务5家省内科创债发行人,完成12只债券承销,承销额达20.7亿元。
全体系科技金融服务
据四川银行方面介绍,该行已建立总分支协同配合的体制,通过“债券+信贷”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推动科技金融全面发展,全力支持科创企业成长。
四川银行方面表示,在机制层面,该行多措并举优化奖惩机制,以充分调动全行积极性。一是优化资金考核成本,将科技贷款的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资本成本、风险成本下调至该行同期限贷款最低水平;二是强化激励考核约束,建立专项绩效考评机制,将科技贷款指标纳入经营机构年度经营计划进行考核,同时在劳动竞赛方案中增加科技贷款相关奖励,并将科创类制造业首贷户等指标纳入分支机构资源配置范围。
针对科创客群,四川银行表示,该行全力打造普适性强、易推广、有竞争力的科技金融拳头产品,努力构建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矩阵,着力服务四川省六大倍增产业和各市州优势产业发展。 具体包括:一是通过针对性的行业研究及市场调研,打造“川银科创贷”“川银智造贷”等专项产品组合体系;二是基于科技型企业高技术、轻资产的特点,创新基于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授信的信用类和质押贷款;三是通过与四川省科技厅、经信厅等主管部门联动,获取专业指导并探索创新产品如“川银智能贷”等,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四川银行表示,作为省级城商行,该行致力于打造服务四川省科创企业的本地化金融引擎。贷款方面,2025年全年,该行力争实现科创贷款金额增长超20亿元,客户数实现稳步增长;债券方面,该行继续保持四川省直接融资主力军地位,科创债发债客户服务覆盖率超80%,债券投资承销金额占比达到10%。
为达成这一目标,四川银行正在研发数据风控引擎、优化贷后管理、打造科技金融特色支行三个方面做努力。在研发数据风控引擎方面,该行正在打造线上 “数据风控引擎”,研发数据信贷产品,明确科创企业筛选规则,提高营销精准度。另外,该行建立了客户积分卡,从科技企业的产业发展前景、行业影响力、科技创新能力与成长性、财务健康状况等维度,综合评估科创企业质量,实现线上标准化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