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尤其在经济与军事领域,尽管美国一直在尝试削弱中国的力量。两者之间的博弈,使得不少国家逐渐看到了美国在某些领域的虚弱。特别是在国庆节期间,澳大利亚突然宣布将与中国合作,接受人民币结算购买铁矿石,这一决定令许多人感到意外,甚至让美国感到十分尴尬。
那么,澳大利亚为何突然选择与中国进行人民币结算,而放弃美元结算呢?这背后隐藏着澳大利亚经济深度依赖中国的现实,同时也是全球经济大趋势的结果。
澳大利亚“跳反”:经济压力逼出的选择
澳大利亚一向是全球最大铁矿石生产国之一,它的经济与中国紧密相连。事实上,澳大利亚最大的一些矿企,如福德士河集团和必和必拓,依赖中国市场。福德士河集团的铁矿,90%以上出口到中国,而必和必拓的62%收入来自中国市场。2024财年,澳大利亚靠铁矿石出口赚取了1160亿澳元,其中大约六成来自中国贸易,这笔钱几乎占了澳大利亚政府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在这种深度依赖的情况下,中国自然在与澳大利亚的谈判中占据了更有利的地位。2025年国庆前,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宣布停止从必和必拓购买铁矿石,并明确表示,除非使用人民币结算,否则不会继续交易。这一举动无疑触动了澳大利亚的痛点,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表示失望,但他急于解决问题,言辞间透露出内心的焦虑。
他很清楚,如果不改变结算方式,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出口将面临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其他国家,如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即将投入生产,未来将能提供大量高品质铁矿,完全可以取代澳大利亚的供应量。而巴西的淡水河谷也早早地开始了人民币结算,若澳大利亚不松口,必然会失去市场份额。
澳大利亚转向人民币:不仅是“倒戈”
澳大利亚的这一决定并非偶然,它的背后有两大原因:一是中澳之间长期的经济往来,二是全球正在摆脱美元依赖的大趋势。
过去几年,中澳关系一度紧张,澳大利亚曾跟随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导致自家的葡萄酒和龙虾等产品无法进入中国市场,经济损失严重。后来,澳大利亚政府尝试修复关系,取消部分关税,但在铁矿结算上,澳大利亚依然坚持使用美元,试图保持两边的平衡,既想从中国赚取利润,又不愿得罪美国。然而,中国此次强硬的态度让澳大利亚彻底明白,想要两边讨好是行不通的。
对于澳大利亚矿企而言,使用人民币结算其实更划算。过去,他们需要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再支付给中国,这不仅需要支付高额的手续费,还面临汇率波动的风险。而直接用人民币结算,不仅省去了换汇的麻烦,还能直接用人民币购买中国的机电产品,省时省力。
此外,全球许多国家正在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澳大利亚若继续坚持美元结算,最终可能会被排除在新的贸易体系之外。中国的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逐渐获得认可,尤其是在大宗商品交易中,人民币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美元霸权的裂缝:铁矿石结算的变革
澳大利亚接受人民币结算,不仅是为了保持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更是打破了美元霸权的局限。美元长期以来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中占主导地位,但随着人民币在国际市场的崛起,这一局面开始发生变化。2025年上半年,中国进口的铁矿石中,已有28%使用人民币结算,且这一比例还在持续上升。
美国的霸权地位,主要依赖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但如今,美元霸权的基础已经动摇。中国通过强大的市场需求和人民币结算的推动,开始改变全球大宗商品的交易规则。尤其是在铁矿石领域,人民币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巴西、几内亚等国纷纷加入人民币结算的行列,这为全球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
此外,中国的军事崛起也给美元霸权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的军事实力已经与美国不相上下,特别是在亚太地区,这使得美国想要单纯依靠军事威慑来维持美元霸权变得更加困难。
未来的趋势:人民币将成全球贸易的重要货币
澳大利亚的决定不仅仅是为了避免与中国的经济脱钩,更是顺应了全球去美元化的大趋势。随着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和结算中的份额不断增加,美元的主导地位正受到挑战。2024年,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已达4.69%,稳居全球第四位。未来,随着更多国家选择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美元的霸权地位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威胁。
对于美国而言,最担心的不是中国的崛起,而是全球金融体系中美元的逐步崩塌。如果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那么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交易很可能也会跟随改变。到那时,美国的金融“收割”模式可能会面临重大挑战,甚至可能无法再通过印钞和加息来救助自己的经济。
总的来说,澳大利亚的选择虽然看似“倒戈”,实则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它不仅是对美元霸权的挑战,更是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