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10月以来,多家银行陆续宣布启动不良资产处置工作。日前,中国商报记者在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登中心)官网检索发现,月内披露的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已超过30条,转让主体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地方中小银行及消金公司等金融机构。
近期,多家银行密集转让不良资产,反映了银行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主动优化资产结构、化解金融风险的趋势。(资料图,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多家银行发布公告
10月16日,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公开转让惠州市志悦佳开发有限公司不良贷款,未偿本金总额为1.43亿元,未偿利息总额为1203.84万元,未偿本息总额为1.55亿元。上述资产拟于2024年10月30日开展线上公开竞价,起始价仅为0.56亿元,折扣率为3.62折。
今年10月11日,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公告转让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包,未偿本息合计约为1.12亿元,包含未偿本金为9517.64万元、利息为1648.6万元,涉及2177户借款人。该批不良贷款资产包均属五级分类中的“损失”类,竞价起始价为957万元,加价幅度为1万元。
10月10日,渤海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拟通过公开挂牌程序将多年历史积存的经济资本占用较高、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出清,拟转让资产以贷款为主。基于合同价值等适用情况,此次拟转让资产涉及金额合计约700亿元,其中本金金额约为499.37亿元、利息金额合计约为104.36亿元、罚息金额合计约为93.34亿元、代垫司法费用金额合计约为1.26亿元。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该资产包的账面价值约为483.1亿元。
10月9日,广州农商银行也发布公告称,该行拟转让账面价值为121.32亿元的信贷资产。从行业来看,该行此次拟转让不良资产主要来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在资产包中占比分别为38.78%、20.46%、16.27%。同日,邮储银行山东分行发布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转让公告,未偿本息合计约2.38亿元,包含未偿本金2.07亿元、利息3062.9万元,涉及1577户借款人。竞价起始价为2100万元,加价幅度为5万元。
对于“甩卖”不良资产的原因,渤海银行在公告中称,此次公开转让债权资产旨在优化资产结构、节约资本占用,并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通过一次性出清多年沉淀、资本占用高且流动性差的资产,预计将显著提高资产质量、降低风险资产占用、提升资本充足率与盈利能力,从而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并巩固市场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积极谋求战略转型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对记者表示,近期,多家银行密集转让不良资产,反映了银行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主动优化资产结构、化解金融风险的趋势,其核心目的在于快速释放被高风险、低流动性资产占用的资本,从而显著提升资本充足率。这不仅是满足监管要求的“止血”措施,更是银行谋求战略转型的主动选择,旨在腾出资源投向更具发展潜力的领域。
据国盛证券金融研究团队统计,今年第二季度,不良贷款转让挂牌规模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未偿本金总额为667亿元,同比增长108.8%;未偿本息总额为929亿元,同比增长75.2%。从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参与主体结构来看,股份行仍为主要的不良贷款出让方,城商行、消费金融公司、国有大行不良处置力度均有所加大。从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资产类型结构来看,个人业务为主要的不良贷款类型。
展望未来,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仍不容忽视。业内普遍认为,尽管处置压力仍存,但不良资产转让业务有望持续向纵深发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建议,推动业务纵深发展需聚焦两大重点:一是加强不良资产精细化分类管理,通过精准分类提升处置的针对性与效率;二是优化处置流程、引入专业机构,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速度。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表示,推动不良资产转让业务纵深发展还需在金融科技、不良资产证券化、数字化标准建设三大领域发力。监管部门应完善政策,银行要主动管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发挥专业优势,科技企业赋能支持,四方协同构建“全周期、主动化、生态化”的不良资产处置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