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邹文榕
业内又见个人贷款业务违规被罚的信托公司。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下称:北京监管局)公开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中诚信托因存在10项违法违规行为,被监管处以罚款660万元,5名相关业务负责人分别被处以罚款五万元。
图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监管局
中诚信托本次被监管点名的违法违规事项涉及多个领域,特别是在本月刚起执行的助贷新规(全称《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背景下,“个人信托贷款业务开展不规范”一项尤为值得关注。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因“个人贷款业务违规”被罚的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屡见不鲜,但信托机构因此被罚者却较为少见。
原北京银保监局曾在2020年9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信托公司个人信托贷款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及,信托机构在个人信托贷款业务调查、审批、协议签订、放款、收费、催收等多个环节存在突出问题,信托机构未来应重点从履行贷款人义务、改进业务模式、规范合作机构管理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等四方面针对性加强监管,深入整治市场乱象。
据了解,个人信托贷款业务通常包括经营贷和消费贷两类。其中,经营贷意味着信托机构贷款给个人用于生成经营用途,消费贷涉及的信托资金用于个人消费。
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通知》发布后,外贸信托曾在2021年11月被北京监管局开出千万罚单,11项违法违规事由其中一项便提到“个人贷款合同及费率管理不到位”;中诚信托系《通知》发布以来第二家被北京监管局提到个人信托贷款违规的信托公司,且与外贸信托相同的是,二者在消费金融布局较大。
其他地方监管领域,2021年3月,广东监管局对大业信托的一笔行政处罚决议中显示“违规开展个人信托贷款业务”;2024年7月,上海监管局在就中海信托和爱建信托的处罚决议中点名“个人经营贷业务违规”。
中诚信托向界面新闻记者回应到,前述各类处罚涉及事项系监管部门2022年针对公司前期相关业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公司已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机制、落实全面风险管理要求,严格按照各项监管规定执行。公司将以此为契机,在前期整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深化整改成效,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全面提升公司风控合规水平,确保各项业务稳健发展。
与此同时,针对公司开展的消费金融业务,中诚信托还回复称,公司严格执行互联网助贷新规,将监管要求落实到与助贷机构的业务合作中,公司所发放贷款的利率符合监管要求。消费金融业务为公司重点发展业务之一,公司将继续加强与助贷机构业务合作的流程管理,在合规的前提下稳健开展相关业务。
信托消费金融业务的开展由来已久,,特别是在2019年前,业内逾6成信托机构都有布局,整体规模破万亿元。
伴随此后“两压一降”要求的推进,《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等政策的落地,叠加成本低廉的银行资金的大量涌入,信托资金在消费金融市场在2020年前后逐渐退出了消费金融业务的主流贷款平台。
今年以来,原本淡出视野的信托资金再次回归,且增长态势较猛。仅2025年前8个月,27家信托公司共发行消费金融集合资金信托计划17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3.08%。
包括中诚信托在内,天津信托、国民信托、华鑫信托、交银信托、粤财信托、中粮信托等7家信托机构前8个月发行的消费金融信托产品规模均达到百亿元。
在此之前,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多家信托机构在普惠金融领域投放已达千亿规模。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末,外贸信托通过普惠金融累计服务超20亿人次,投放贷款超1.8万亿元;中诚信托普惠业务规模达266.63亿元,累计向自然人发放贷款近3900亿元;天津信托全年消费金融存续规模增长超30%;国民信托在2024年通过普惠金融项目累计触达个人与小微客户1963万个,年末存续规模约261.51亿元。
按照助贷新规要求,信托公司需对标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这也意味着信托机构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也需实行名单制管理,并需要在官网、手机端等公开渠道披露,并及时对名单进行更新调整。
界面新闻查阅前述27家信托公司官网发现,已有12家信托公司在官网公开名单,但未披露名单的机构仍然过半。
截至发稿,界面新闻记者尚未在外贸信托、山西信托、中粮信托、粤财信托等年内消费金融信托产品发行数量较大的机构官网查询到名单披露信息。
其中,界面新闻记者拨打外贸信托官网个人贷款业务服务电话后获悉,当前,外贸信托与京东、微信、抖音、度小满、美团、360、支付等均有合作。但当界面新闻记者询问合作平台名单是否按照规定在官网等渠道公开时,相关客服则表示未曾听说过助贷新规,以及合作平台名单披露等内容。
“可能部分信托机构仍在准备当中,”北京市盈科(西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波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助贷新规实施后各家只要有合作机构都应当披露,不过信托机构是参照执行,披露或存在一定延迟。”
界面新闻记者发现,披露名单最早的机构为厦门信托,披露时间为2024年8月,但此后未再更新名单。涉及的两家合作机构分别为北京正东金控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和蚂蚁智信(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中,前者品牌名称为京东金条/白条取现,后者品牌为蚂蚁花呗。
图源:官网公示, 界面新闻记者整理
从汇总的助贷平台名单看,信托资金与头部互联网大厂等助贷机构合作情况愈发明显。
例如,包括厦门信托在内,天津信托、国投泰康信托、华鑫信托、中诚信托、交银信托、中信信托、云南信托和上海信托也均选择了与蚂蚁花呗作为助贷合作方;重庆两心金诚科技有限公司和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背后品牌为美团,背后又有国投泰康信托、华鑫信托、中信信托、华能信托和上海信托充当消费贷资金供给方。
此外,深圳智领星辰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智领皓海科技有限公司为抖音“放心借”品牌;北京正东金控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云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均隶属于京东系;度小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对外品牌为百度金融。
“头部平台会更加安全。”华北一家信托公司工作人员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在历经多次行业整改后,目前信托资金对于风控合规的要求更加审慎,头部平台虽然收益率低,但多年数据跑下来,逾期率、坏账率都比较稳定,更加契合信托资金的合规要求。”
一家平台运营机构也向界面新闻记者证实,“助贷平台和资金方(含信托机构)签合同的时候,都会有一些指标要达成,比如撮合的客户的能够成交的比例、坏账率、双方分成比例等等,大平台对于这类交易数据的稳定性和保障性都比较好。”
“消费金融客群多为银行 ‘下沉客群’(如无征信记录、收入不稳定的年轻群体、蓝领工人),违约概率本身高于银行借贷客群;若信托直接放款给C端,缺乏银行级的征信数据和风控模型,更易误判信用资质。”孙波向界面新闻记者解释。
在综合借贷成本方面,据界面新闻记者观察,头部平台定价往往在24%以下。前述受访机构进一步补充称,信托资金的确系中小银行退潮后的补充,目前业内或有约10家左右仍在助贷公司合作24%+资产,“不过,就24%+市场供给方来说,信托资金并非主流。”
整体而言,孙波认为,除了与助贷机构合作外,未来的消费金融信托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放贷”工具,而是一个深入消费场景、以科技为支撑、以服务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信托公司还将更多地与政府部门(如住建局推动物业费信托)、实体企业合作,成为消费生态中可信的“第三方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