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即将在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举行会面,美方目前要求中国支付840亿美元,否则贸易战将继续升级。

今天我们关注中美关系的最新动向,目前可以确认,中美领导人将于即将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在韩国举行会晤。这个机会原本是为亚太经合组织峰会设立的,正好也为各国首脑提供了一个机会,在峰会的间隙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或者简短的对话。 白宫方面首先公开了这一消息。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对记者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于10月24日晚启程,飞往马来西亚,并将随后访问日本和韩国,与中国领导人会面的时间定在了10月30日。与此同时,中国也确认了将前往韩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的行程。 从今年以来中美关系的整体背景来看,当前确实有必要进行一次中美领导人面对面的会谈。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中美的领导人会晤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战略意义。在当前两国关系复杂化的背景下,举行会谈为双方提供了一个高层沟通的平台,能够就除贸易问题外的议题展开讨论,如地缘政治、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及俄乌冲突等问题。 然而,无论国内外的观点都普遍认为,双方在此次会晤中达成全面协议的可能性较小。原因很简单,因为中美贸易争端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市场准入、贸易不平衡以及国家安全等。这些问题并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且它们深层次地根植于两国不同的经济模式和战略利益之中。

例如,美国一直指责中国通过补贴产业和盗取技术谋取利益,而中国则坚持捍卫主权和主张公平竞争。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强调“美国优先”政策,他公开表示,如果没有达成协议,2025年11月1日起,美国将对中国实施更高的关税。

在如此严重的分歧背景下,中美之间不太可能迅速“和解”,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明白这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美领导人即将见面之际,美国方面又采取了新的行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官网发布声明,宣布将对中国是否履行中美于2020年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展开调查。美方在声明中强调,这项调查将评估中国是否全面履行协议中的各项承诺,分析中国未履约对美国贸易造成的负担或限制,并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据了解,2019年在特朗普的领导下,中美贸易战暂时以签署协议的形式得以缓解。当时美方声称中国承诺购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包括天然气、大豆、飞机等。然而现在,美国却表示中国的采购额仅达到承诺的58%,即仍有840亿美元的差距。美国要求中国补足这部分差额,否则将采取进一步措施。

对此,中国驻美大使馆做出了回应,指出中国已经严格履行了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反而是美国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并且对中国施加了经济以及其他领域的压力,包括实施一系列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等措施,这严重违背了协议的精神。 美国此时启动所谓的调查,无非是其“极限施压”的新手段。对此,我们也应该考虑采取类似的调查手段,借此回应美国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