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晚,贵阳银行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作为贵州省内资产规模领先的法人金融机构,贵阳银行始终锚定“扎根贵州、服务地方”的初心,将自身发展脉络与地方实体经济需求深度链接,在融入“四新”“四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既彰显了地方金融主力军的责任担当,更以精准、温暖的服务,为地方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经营业绩稳定 资产规模超7400亿
今年以来贵阳银行业务规模稳健增长,截至三季度末,贵阳银行资产总额达到7,465.89亿元,较年初增长5.80%,继续保持贵州省第一大法人金融机构地位。贷款总额3,457.41亿元,较年初增加65.99亿元。存款总额4,350.27亿元,较年初增加158.19亿元。
2025年前三季度,贵阳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4.35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15亿元,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07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35%(年化);总资产收益率0.73%(年化)。
同时,贵阳银行的各项监管指标保持稳定。截至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1.63%,较上季度末下降0.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39.59%,拨贷比3.91%。资本充足率15.05%,一级资本充足率13.8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2.82%,资本水平保持充足。
差异化破局 以战略协同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作为扎根贵州的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贵阳银行始终牢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紧扣地方建设部署,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大局。
2025年前三季度贵阳银行围绕全省“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聚焦“富矿精开”等战略实施,积极参与贵州省内重大项目建设,向重点领域有效配置信贷资源。
这份战略定力,在最新的三季报数据中得到清晰印证。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贵阳银行支持“四化”领域贷款余额1650.67亿元,较年初增加42.19亿元,其中,新型工业化贷款余额369.25亿元,新型城镇化贷款余额1148.39亿元,农业现代化贷款余额112.89亿元,旅游产业化贷款余额156.36亿元。富矿精开领域贷款余额162.74亿元,推动贵州从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这些亮眼数字的背后是贵阳银行对企业“急难愁盼”的精准回应,是“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实践。
贵阳银行持续通过“爽融链”深化产业链服务,推动更多上下游企业融入贵州新型工业化大局,不仅让国有“智造”企业焕发活力,更为贵州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范本。截至三季度末,贵阳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232.78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95.42亿元,为市场主体注入稳健动能。
特色化深耕 依托地方禀赋推动零售增长
在贵阳银行三季报中,零售业务的增长尤为亮眼。近年来,贵阳银行积极健全以消费信贷为核心、住房按揭为支撑的零售信贷业务体系,通过强管理、强统筹、强赋能、强联动深化零售一体化管理,持续强化零售业务竞争力,推动零售业务高质量发展。
截至三季度末,贵阳银行个人全量客户数1,292.1万户,较年初增加16.91万户,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为2922.67亿元,较年初增长7.47%;储蓄存款2343.06亿元,较年初增长9.21%,储蓄存款占存款总额比例约53.86%,较年初上升2.68个百分点,零售存款稳健增长,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深耕养老客群,打造特色养老金融品牌,“爽爽银发课堂”开班755期,服务老年客户累计覆盖超10万人次
零售贷款方面,贵阳银行不断完善“爽诚贷”“爽快贷”“爽按揭”“爽农贷”四大零售信贷主品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
深入贯彻落实《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文件精神,贵阳银行以“爽按揭+爽快贷”为核心,全力满足消费者合理贷款需求,助力提振市场消费。截至三季度末,该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221.36亿元,较年初增加7.39亿元;“爽快贷”业务余额67.85亿元,较年初增加27.54亿元,增长68.32%,为消费市场复苏助力。
同时贵阳银行不断简化涉农贷款审批材料,提升部分偏远地区客户融资便利性,持续提升农村地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贵阳银行也积极响应贵州省推出的“惠农牧业计划”,将金融服务与地方特色农业深度融合,以“精准滴灌”助力产业增收。截至三季度末,爽农贷品牌项下产品余额23.31亿元,较年初增加5.3亿元,增长29.43%。
从助力重大项目建设到赋能小微企业成长,从激活消费市场到服务乡村振兴,贵阳银行始终以“地方金融主力军”的担当,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黔中大地。未来,这家扎根贵州的法人金融机构,将继续紧扣地方发展脉搏,以更具特色、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为贵州“四新”“四化”建设、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贵阳银行力量”,奋力书写新时代金融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特色”答卷。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