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业市场上有一类人才特别受青睐,那就是——多语复合型人才!
今年春招季,某大厂的海外岗“爆火”也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这么好的岗位,要求求职者不仅能用英语交流,还要能用小语沟通,并有国际视野、懂国际市场。
看得出来,当国际化成为趋势,多语能力正在成为未来弯道超车的底层竞争力。
对于从小学习多语的孩子来说,掌握两门以上外语,就有机会解锁国内外顶尖名校。既可以选择参加高考,也可以通过“留学直通车”项目,以小语种特长申请海外高校。多一条路径,人生就多一项赛道的选择。
作为海淀区多语教育的标杆,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北外附中)从2017年起推出“1+3”多语言人才培养项目,2018年开始从初一年级开设德语/西班牙语/日语+英语复语班,实现初高中贯通培养。
学校通过举办多语竞赛、国际访学、高校文化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语言的魅力。除此之外,北外附中还积极链接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邀请前驻外大使、高校教授等大咖进校分享,为学生打开一扇扇通向世界的窗口。
在成长课程体系方面,北外附中构建了“三层次五领域”的“成长”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通过五大课程领域的整合,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用西语辩论国际事务,
仿佛置身真实的联合国舞台”
每年的世界青少年模拟联合国高级别会议,北外附中的同学们都全程参与。
去年,为期一天半的会议中,北外附中的同学们身着正装,分别作为沙特阿拉伯、印度、法国三个国家的代表,以联合国妇女署的名义,用西语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她们认真倾听了其他代表的发言,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文化。通过与其他代表的合作,同学们共同起草了一份决议草案,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推动全球范围内终止暴力侵害妇女问题的解决。
北外附中学生赵鸿钰说:“在会场上,与各国代表用西语交流,激烈辩论国际事务,我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联合国舞台。不同立场的碰撞,让我对国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北外附中,多语竞赛与学术舞台多元丰富。学校定期组织参加全国日语配音唱歌大赛、全国青年德语风采大赛等专业赛事,并组织学生参与全国高中生日语作文竞赛等学术活动,通过竞技形式展现语言才能,感受语言魅力。
北外附中与外交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机制。通过国际文化节、世界文化游园会、“汉语桥”夏令营等项目,创设多国青年互动场景。在与高校的文化体验过程中,学生参与了文化展示、学术交流、联合演出,实现语言能力与文化理解的同步提升。
走出去,向世界展示附中学子的风采。优秀的附中学子,通过层层选拔,先后参加了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访日代表团、参加了提供全额奖学金的“德国青少年德语夏令营(Juku)”,与多国的青少年一起交流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经历。
国际友人到校交流,沉浸式体验中国文化
为了给学生打开中外人文交流的窗口,北外附中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让学生与世界“零距离”对话。
沙特阿拉伯教育部长曾到附中进行参观访问;北外中文学院来自马来西亚、墨西哥、泰国、韩国、蒙古的留学生也到学校进行交流体验;德国外交部到访时,学生们的德语歌曲、配音与诗歌朗诵节目深深打动了国际友人。
✦
•
✦
✦
左右更多
✦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附中的新朋友英国洛克斯福德学校师生、西班牙佐拉学校师生到访,外方学生在北外附中体验了汉语文化体验课,在游戏中探秘汉字。
美术课上,中外学生携手绘制团扇,以笔墨勾勒春意。英语、西语主题交流中,同学们一起了解中国传统服饰的特点,亲手制作传统服饰书签。英方学生还身穿中国传统服饰,沉浸式感受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双方学生在操场上分组进行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的友谊赛,以球会友,尽显青春风采。
北外附中链接到的国内大咖也很多。
2023年4月,中国前驻希腊、爱尔兰大使,前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大使走进学校,为附中学子分享他参与2011年从利比亚大规模撤离中国公民的外交故事。除此之外,学校还邀请到了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建立了多语种专家工作室,定期为学生们带来多语讲座。
北外附中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与周边高校语言学院、科研院所以及日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和阿拉伯语五个语种相关的使馆、语言文化中心、国家组织或机构建立联系,加强教师教研指导,丰富学生学习实践内容,不断拓展学生多语种综合实践场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开拓其国际视野。
✦
•
✦
✦
左右更多
✦
“多样化学习平台资源,
在不同语言领域中探索”
每年春季学期,学校都会以樱花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西语课上,同学们搭乘“樱花专列”,穿越至西班牙,领略别样的春日风情。德语课上,同学们与老师一同“漫步”德国的浪漫樱花大道,寻找并亲手绘制有趣的德语“彩蛋”。
在课堂上,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樱花的相关知识,更在多语学习中体验到不同国家的文化魅力。正如北外附中卓著同学所说:“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和资源,让我们能够在不同的语言领域中自由探索。”
为深入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发展方向,学校精心设计了“基础+拓展+研究”的“成长”课程体系。基础课程作为基石,确保学生掌握国家核心课程知识;拓展类课程则面向不同学生群体开设各类选修课程,如语言类、外交类选修课,多语阅读等;研究类课程面向部分学生,在知识的难度和广度上有了更高的水准,如大学先修课、竞赛课程、对外交流、学科实践等,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国内外文化、习俗的了解,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开拓国际视野。
学校构建的“成长”课程体系,根据课程领域,将其分为道德修养、人文社会、科学技术、艺术健康和国际理解五大领域。五大课程领域将原有的学科课程进行整合,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着力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作为一所多语贯通培养特色学校,以及北京市第一所同时开设5门小语作为必修课的公办学校,北外附中也在升学上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据了解,“1+3”复语班的学生除选择英语或小语种参加国内普通高考外,还可以报考高校小语种专业,凭借复语学习的优势获得国内相关大学的综合评价招生资格。同时,学校还与多所国外大学签署直升协议,为学习小语种学生提供更多获得国外高等教育的机会,让外语特色凸显的学生获得选择性更丰富的发展途径。
当多语种能力成为打开世界的钥匙,北外附中学子正以文化自信为笔,在全球化的画卷上书写属于中国少年的精彩篇章。
编辑 | 京教君
内容来源 |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