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河水奔涌向前,锻造之乡炉火不熄。在定襄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农商人的“背包精神”早已融入乡村振兴的血脉。那褪色的帆布包承载的不仅是算盘账本,更是80载风雨兼程的为民初心。当新一代农商人背起智能终端包走街串巷时,泛黄的老背包正在数字浪潮中焕发新生——变的是科技赋能的服务形态,不变的是“铁肩担民生”的赤子情怀。
背包里,装着产业兴旺的“金钥匙”
定襄是闻名遐迩的“锻造之都”,锻造产业是县域经济的“顶梁柱”。定襄农商银行紧扣这一产业特色,深入调研产业链痛点,量身定制“兴旺贷”“兴隆贷”等特色产品。针对锻造企业设备更新、原材料采购等资金需求,创新推出“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信贷模式,同时优化审批流程,大力缩短放款时间。截至目前,该行已为全县48家锻造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累计发放贷款6.25亿元,助力小微锻造企业完成设备升级,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在特色农业领域,定襄农商银行以“整村授信”为抓手,构建“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网络,将普惠金融的触角延伸至全县108个行政村。通过与农业农村局、乡镇政府合作,建立农户信用档案数据库,实现“一次建档、终身受益”。当前,已完成118个行政村整村授信,建档农户3.5万户,授信金额达10.7亿元,涉农贷款余额突破34.3亿元,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背包里,藏着桑榆情暖的“贴心剂”
“真是太方便了,不用跑远路,农商行的同志就上门帮我办了业务。”家住南王村的陈大娘说起定襄农商银行的服务,赞不绝口。为做好适老化服务,该行在全辖16个网点设立“老年人服务专窗”,配备老花镜、急救箱等便民设施,安排专人引导服务。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建立“1小时响应”上门服务机制,累计上门服务达5000人次,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农闲时节,定襄的田间地头、文化广场、热闹集市上,常常能看到农商人背着装满资料的背包忙碌的身影。他们抓住村民歇凉的时机,开设接地气的“树荫课堂”,将专业的金融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方言讲解,用创新实践打通了金融知识普及的“最后一米”。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知识传递温暖,让普惠金融的种子在乡土间生根发芽。
背包里,写着信守不渝的“承诺书”
为提升商圈服务质效,定襄农商银行组建“商户服务突击队”,推出“晋享e付”聚合支付、“襄消贷”等产品,为商户提供“支付+融资+理财”一站式金融服务。今年上半年,该行新增晋享e付商户272户,交易量突破18.83万笔,累计沉淀资金达6.24亿元,真正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送到了市场主体门口。
小微企业是经济的“毛细血管”。定襄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助企纾困”政策,全力帮助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压力。近年来,累计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4.67亿元,支持120余家企业渡过难关,实现转型升级。
背包很轻,装的是移动终端与满腔热忱;背包很重,装的是百姓期盼与如山承诺。定襄农商银行正赓续发扬“背包精神”,步履坚定地穿行于阡陌街巷,以实干担当继续书写服务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让这承载着农信初心的“老背包”,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耀眼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