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资信近日发布的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显示,四川银行主体长期信用等级及相关债券信用等级均维持AAA,评级展望为稳定。然而,这份看似稳健的评级报告背后,却暗藏诸多经营风险与潜在隐患,其成立时间短、资产质量承压、业务结构失衡等问题不容忽视。
作为2020年11月由原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与凉山州商业银行新设合并而成的省级城商行,四川银行成立仅4年多,虽初步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但“三会一层”治理架构的实际运行效果尚未经过长期检验。报告明确指出,四川银行搭建了“三会一层”的公司治理架构,各治理主体能够有效履行相关职责且相互制衡,并根据自身经营特性和发展需求,已初步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审计体系,但由于成立时间尚短,其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有效性尚待检验,且业务的逐步开展将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业务结构上,四川银行坚持“对公率先发展”策略,2024年末公司贷款余额达2154.85亿元,占贷款总额的96.89%,但零售业务却严重滞后。截至2024年末,个人贷款余额仅69.14亿元,占比仅3.11%,较2023年增长3.20%,远低于公司贷款27.22%的增速。报告坦言,其“受限于成立时间较短、客户基础相对薄弱,个人贷款业务开展有限”。
资产质量方面,四川银行表面数据较好——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38%,拨备覆盖率317.57%。但细分数据暴露了隐患,报告指出,四川银行房地产业信贷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较大,截至 2024 年末,单体监管报表口径下,四川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 7.41%,关注类占比 35.23%。
评级报告指出,由于四川银行成立时间尚短,整体信贷资产质量表现情况受成立前的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和凉山州商业银行存量业务资产质量影响较大,新增投放贷款资产质量良好。四川银行成立之前,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和凉山州商业银行共有不良资产合计 187.12 亿元,其中账面保留 11.58 亿元、财务核销 25.31 亿元、剥离转让 150.23 亿元;剥离转让方面,不良资产受让方为四川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收购金额合计 131.55 亿元,收购资金为四川银行新股东提供的不良资产处置资金和四川天府新区政府提供的金融业产业扶持资金,差额部分均已利用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与凉山州商业银行的股本金进行核销。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