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银行系险企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披露完毕,其上半年成绩单正式出炉,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揭示了银行系险企在保险市场中的强劲表现。今年上半年,9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011.61亿元,同比增长12.4%;合计实现净利润85.95亿元,同比增长1.2%。在已披露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60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中,银行系险企不仅在保险业务收入前十名中占据半壁江山,更在净利润前十名中独占四席,整体表现令人瞩目。
银行系险企,这一由银行直接或间接控股的保险群体,凭借其与母行紧密的合作关系和独特的资源优势,在保险市场中独树一帜。中邮人寿、工银安盛人寿等头部企业,更是以卓越的业绩引领着银行系险企的发展潮流。数据显示,中邮人寿上半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80.72亿元,净利润51.77亿元,双双位居行业前列;工银安盛人寿也不甘示弱,以334.71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和12.04亿元的净利润紧随其后。
在保险业务收入方面,银行系险企的表现尤为抢眼。中邮人寿、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和招商信诺人寿等5家银行系险企成功跻身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前十名,展现了银行系险企在市场中的强大竞争力。而在净利润方面,中邮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和交银人寿等4家银行系险企同样表现出色,位列前十,进一步印证了银行系险企的盈利能力。
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分析指出,银行系险企之所以整体表现较好,一方面源于其品牌优势,银行大股东的背书使得银行系险企更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其渠道优势,银行系险企在母行拥有更大的渠道优势和资源,能够更好地触达和服务客户。
在银保渠道方面,银行系险企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去年以来,随着“报行合一”政策的实施和取消银保“1+3”政策,银保渠道步入转型深水期。然而,银行系险企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和优势,逐渐从转型的阵痛中走出,多家险企的保险业务收入增长趋势明显。今年上半年,9家银行系险企中有8家实现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同比增速均超过5%,其中中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速更是高达36.5%,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银行系险企能够有效整合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资源,通过银行广泛的客户基础和销售渠道,快速扩大保险产品的销售规模。同时,“报行合一”政策的实施和“1+3”政策的取消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丰富产品供给,增强市场活力,为银行系险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吴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孙婷也在研报中指出,2024年“报行合一”政策全面推行后,银保渠道费率管控强化,行业平均佣金降低30%,推动了费用优化与价值链向产品创新、服务升级转型。头部险企凭借优势实现份额集中提升,行业“马太效应”愈发明显。预计未来随着“报行合一”政策进一步深化及银保渠道承接存款能力不断加强,银保新业务价值率及新单规模或超越个险渠道,成为保险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事实上,银行系险企在银保渠道的优势不仅体现在业务规模的增长上,更体现在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创新模式的探索上。随着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发展,银保渠道有望在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寻求突破。例如,通过引入科技手段提升客户体验、开发定制化保险产品满足个性化需求、加强与母行的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等,银行系险企正不断探索银保渠道的新发展路径。
以中邮人寿为例,该公司依托中国邮政的庞大网络和客户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销售渠道,提升服务效率。同时,中邮人寿还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如健康险、养老险等,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保障需求。工银安盛人寿则凭借其强大的股东背景和丰富的金融资源,在银保渠道实现了快速发展。该公司通过加强与工商银行的合作,共享客户资源和服务平台,实现了保险业务的快速增长。
此外,银行系险企还注重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在“报行合一”政策的背景下,银行系险企更加注重费率的合理性和透明度,加强了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同时,银行系险企还积极响应监管政策要求,加强信息披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提升了行业的整体形象和信誉度。
展望未来,银行系险企将继续凭借其品牌优势、渠道优势和资源优势,在保险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银保渠道的不断转型和升级,银行系险企有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保险服务。同时,银行系险企的发展也将为保险市场的繁荣和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