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发现印度最亲密的盟友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竟然达成了“世纪和解”,就在不久前,巴基斯坦外长伊沙克·达尔的突然出访引发了巨大的波澜,两国在历经13年的外交冷漠后,一口气签下了6项重要协议。这不仅让两国关系出现了转机,也让印度在南亚的政治格局中如坐针毡。
回顾历史,孟加拉国曾是印度的“铁杆盟友”。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孟加拉国在印度的支持下于1971年独立,然而,这段历史始终伴随着战争的创伤和复杂的民族矛盾。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孟巴关系由于战争遗留问题以及比哈尔人遣返等原因始终冰封,直到2012年之后,两国外交几乎完全停滞。
孟加拉国为何选择与昔日的对手巴基斯坦“重启”关系?答案或许在于其国内的动荡与对外压力。近期,孟加拉国因公务员配额制度引发大规模抗议,现任总理哈西娜甚至辞职逃往印度,这无疑激化了国内对印度的不满情绪。在此背景下,孟加拉国意识到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战略位置,与巴基斯坦建立联系,以增强自身的安全保障和战略自主性。
根据报道,双方此次签署的协议不仅包括5万吨大米的贸易,还涉及军事合作、海军演习及联合训练等多个领域。这种合作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互惠,更暗藏着深远的地缘政治意义。两国在军事上的首次接触,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南亚的军力平衡,形成对印度的战略牵制。
孟加拉国的“去印度化”策略正在悄然推进。近年来,孟加拉国与中国的联系逐渐紧密,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则是这一趋势的延续。尤其是在印度在孟加拉湾加紧军事部署的情况下,孟加拉国陆军参谋长的紧急访华,以及对中国“枭龙”战机交付的推动,都令印度倍感压力。
在这一新局面下,印度显然处于被动状态。作为南亚地区的主要力量,印度长期以来依靠孟加拉国作为防务和水资源的桥梁。而如今,昔日的盟友与最强竞争对手的接近,让印度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南亚战略。
与此同时,西里古里走廊——印度的重要咽喉要道,如今也成为了各方博弈的焦点。一旦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联手,甚至联合中国进行军事或者其他形式的合作,印度的战略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印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必将加大对南亚局势的关注和应对措施。
尽管此次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的和解在短期内带来了一些积极的信号,但两国之间深植的历史矛盾并不会因为一次外交转变而消散。例如,比哈尔人回归、战争遗伤等问题仍悬而未决,未来的合作能否维持仍然充满变数。因此,双方的合作很可能会保持在一个“有限”的阶段,即便在表面上看似和谐,实质上可能仍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
在这个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的互动不仅是两国关系的变化,更是一场新型地缘政治游戏的开端。随着大型国际力量的介入,南亚的政治格局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