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市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传来重磅消息:总额突破1万亿元。自2009年我国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中山作为首批试点城市,16年间实现了从零到万亿的历史性跨越,年复合增长率接近80%,走出了一条金融开放与服务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是一条稳步攀升的曲线,更是一条开放共赢的道路。目前,中山企业与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范围早已从最初的港澳地区,辐射至“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乃至全球市场。人民币,正成为中山外贸往来中越来越常见的“通用语言”。
万亿背后,是国家政策的精准落地,是市场主体的活力迸发,更是金融管理部门的持续推动。16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山市分行始终坚持“本币优先”原则,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核心,尊重市场选择,回应企业需求,搭建起高效便捷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渠道,为涉外企业降低汇兑成本、规避汇率风险提供了坚实支撑。
截至2025年7月末,中山市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10036.34亿元,稳居广东省(不含深圳)第六位。其中,实实在在服务实体贸易和直接投资的结算占比超过六成,达6268.10亿元。数字证明,跨境人民币业务在中山绝非虚功,已深度嵌入家电、灯具、五金等本土优势产业的国际贸易链条中,有效助力了“中山制造”畅行全球。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和传统外贸重镇,中山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金融开放与服务。人民银行中山市分行紧扣区域经济特点,引导金融系统持续创新,提升跨境人民币服务质效,让政策红利真正转化为企业获得感。
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扩大优质企业名单覆盖面,提供智能化、高效化的结算服务。截至今年7月末,已有47家中山企业享受跨境人民币便利化业务,金额超180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60%以上。
新业态获得新支持。针对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趋势,积极为特色产业办理新业态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已达13.21亿元,为外贸转型升级注入金融活水。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领先全国。2021年,全国首个互联网模式CIPS标准收发器项目在中山落地,展现了其在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前瞻性与专业能力。
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通过建立企业名录库、开展政策宣讲和“首办户”专项活动,主动送政策上门,破解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难题,让更多中小外贸企业敢用、会用、愿用人民币。
创新,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中山紧抓各项跨境金融创新试点机遇,多项业务率先落地、成效显著。
“跨境理财通”自2021年试点以来,为湾区居民拓宽了跨境投资渠道。2024年“2.0版”升级,中山迅速响应,截至今年7月末,相关收付金额合计37.35亿元,居全省第五。
2024年,港澳居民购房人民币结算支付便利化试点在中山落地,为港澳同胞在中山安居乐业提供了极大便利,结算金额达7.09亿元。
2025年6月,“跨境支付通”上线,中山同步落地首批业务,实现两地居民支付“零等待”,业务量迅速攀升至全省第四。
此外,通过推广跨境人民币资产转让等资本市场业务,中山为企业引入了266.20亿元的低成本资金,有效利用了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跨境人民币结算突破万亿元,是中山金融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其作为外贸大市深融全球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展望未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山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引导金融系统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推动跨境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稳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中山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强的金融力量。
撰文:伍杰 钟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