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尔街的钟声尚未敲响,全球市场已因一句“准备降息”而躁动。
8月的阳光照在杰克逊霍尔山谷,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这句暗示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美元或松动,资金将奔涌。
股市已经先声夺人,连创新高。
而在更远的东方,一群钢铁骨骼的人形机器人正被资本狂热追逐。
一边是史无前例的流动性洪峰,一边是人形机器人泡沫隐忧的警报长鸣。
潮水将至,谁能立于浪头?谁又将被暗流卷走?
8月22日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鲍威尔暗示“对降息持开放态度”,指出美国经济在劳动力市场放缓和高关税背景下仍具韧性,但需警惕通胀上行风险,未来可能根据经济数据调整政策。
据最新市场数据,截至2025年8月24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FedWatch工具基于期货合约价格计算的概率模型结果显示,美联储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已飙升至90%左右。
而鲍威尔发表鸽派的“暗示”讲话前,概率为75%。
这一显著上升,反映出市场对美联储降息的强烈预期。
此前的8月8日,摩根大通就已预测美联储将于2025年9月启动降息周期,年内可能实施三次降息,每次幅度为25个基点。
届时,美联储启动降息后,将可能将这一“大放水”传导至全球。
美元走弱后,或推动资金流入新兴市场,而且其他央行也会跟随美联储,走货币宽松的道路,形成全球货币宽松周期。
实际上,据方正证券的研报,2025年全球多数地区货币政策已进入宽松周期,欧洲、英国、中国、韩国、印度等央行通过降息、降准或者不同程度的货币宽松举措释放流动性。
这种流动性的增强,已在各国股市创新高的浪潮中充分体现出来了:
美国、日本、英国的代表性股指已于8月月刷新历史最高点位,德国、巴西于7月上旬创历史新高。韩国综合指数虽然尚未创历史新高,但韩国综合指数7月底的最高价已十分接近2021年6月的历史最高点位。
A股方面,近期市场成交活跃,上证指数点位创近十年新高。
“刃辛机器人”提醒:即将席卷全球的流动性盛宴,不止推高股价,还将淹没科技创投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人形机器人赛道。
但不可不重视的是,不少研究机构、行业专家认为人形机器人行业有泡沫,甚至预测某些人形机器人企业无法熬过2025年。
2025年上半年,美银发布的《中国境内投资者反馈》报告指出,一些科技领域,如人形机器人,已经出现泡沫,因为一些公司的股价在开始生产任何机器人之前就飙升了3-5倍。
无独有偶,一份来自花旗的报告也指出,尽管人形机器人无疑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但大多数投资者对这一主题持谨慎态度,主要原因是大规模生产时间的不确定性。
高盛在调研宇树科技后表示,有关人形机器人技术拐点仍不明朗,因其能力尚不足以处理多种通用任务。
高盛认为,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迎来由AI赋能的机器人,并预计到2027/2032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为7.6万/50.2万台,步伐慢于市场预期。
作为OpenAI的创始人之一,奥特曼坚信AGI将在不久的将来实现,但也承认:AI投资泡沫真来了,这次或比互联网泡沫更疯狂。
中国方面,看衰人形机器人的专家也不少。
譬如,郎咸平就认为现在的人形机器人行业“就像2000年左右的美国互联网一样”。当时互联网泡沫爆破,造成股市暴跌。
他表示,AI都是泡沫,泡沫一定会爆破,将有大量AI机器人公司倒闭,“现在已经开始倒闭了”。
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接受腾讯科技采访时直言: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企业的“最后生存年”。
姚海波说:“当一个市场出圈、变成全民关注的焦点后,它会迎来快速回落。大家对新鲜事物、创新能力的容忍度初期是非常高的,但这个容忍期过后,人们会直指问题本质:你的创新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如果能为用户创造价值……但如果没有价值,就会很快被技术创新浪潮抛弃。”
如今,几乎所有的人形机器人公司都得讲生存故事了,这对现有机器人行业创业者的挑战是巨大的。
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创业者们“既要进行技术迭代,又要融资,还要去各个场景里验证,同时还得找到真正的商业模式。”
用姚海波的话,“在一个如此迅猛的创新浪潮下,必然会有一些公司被淘汰,这是难以避免的。某些人形机器人企业可能在半年到一年内消失”。
一边是全球大放水,一边是人形机器人产业泡沫已形成;那么,人形机器人产业未来趋势是怎样的?
理论上看,一旦全球降息,将降低无风险利率,推动资金从低收益资产转向高风险高成长领域,如人形机器人等科技领域。
据历史数据,降息周期中,科技板块市盈率平均上涨20%,人形机器人作为前沿科技领域可能获得更高溢价。
大降息后,人形机器人企业的融资便利性增强,风险资本活跃度或进一步上升。
而且,人形机器人企业的融资成本将下降,这使得企业债务成本降低,有利于人形机器人公司扩大研发投入和产能建设。
这样一来,本就有泡沫的人形机器人领域,其泡沫会越吹越大吗?
“刃辛机器人”认为,人形机器人之所以被一些研究机构、专家认定为有泡沫,是因为商业化落地场景不多,无法规模化生产。
用投资人的大白话说 ,如果人形机器人的性能已经发展得十分强大,为何只有一些高校采购用来研究,且在街上看不到?
实际上,中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发展显著。
人形机器人的通用任务自主执行能力,即“ChatGPT时刻”,在中国的业者来看,预计仅需2-3年的时间。
摩根士丹利的最新的研报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份发布于7月的研报,名叫《2025年下半年,什么将推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
这份研报中,大摩着重探讨了中国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大摩预计下半年订单将逐步放量,尤其是中国市场,有望迎来人形机器人订单爆发。
近期,中国已出现若干标志性的商业订单。
其一是中国移动的亿元大单。
智元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企业赢得了中国移动价值1.24亿元人民币的合同。其中智元机器人获得7800万元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订单。
其二是中国机器人企业优必选获全球最大订单。
优必选与美宜(上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价值9100万元人民币的机器人订单,这是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大的单一采购订单,预计今年9月开始交付,主要用于装卸等任务。
报告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有更多应用落地的新闻发布。
中国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应用快速发展,也推动中国人形机器的量产进程。如同这份研报所言,未来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将愈发占据优势,将拉开与美国的差距。
实际上,进入2025年以来,中国人形机器人的投融资十分火爆。
据新战略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总额达195亿元,中国占比60%(约84亿元),融资频次和金额均超2024年全年水平。
而且,单笔融资规模显著提升,44起融资超1亿元,其中9起超5亿元。
2025年下半年,尤其7月以来,平均1.5~2天就有一起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事件发生。譬如,京东一日连投三家人形机器人企业。
甚至于,它石智航仅凭有两位自动驾驶界的灵魂人物坐镇,便在无任何公开产品的情况下,创造了中国具身智能行业最大天使轮新纪录。截至7月底,其两轮融资共吸金超17亿元人民币。
这场产业资本、地方基金与头部风投正在合力催生一场总额超百亿元的资本盛宴的背后,就是中国人形机器人落地能力的提升。(文/刃辛机器人 陈重山)
参考资料
[1] 《小摩经济学家:美联储或于9月开启降息周期 预计年底前三次下调利率》,智通财经网
[2] 《超140亿!2025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融资盘点》,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
[3] 《全球股市新高:逻辑与展望》,方正证券研究所,金晗
[4] 《美银花旗双杀,机器人板块惊现华尔街做空密码》,百亿基金经理内参
[5] 《高盛一篇研报引发大跌?券商分析师:短期调整不妨碍人形机器人远期前景》,每日经济新闻
[6] 《人形机器人资本洪流:热钱涌入、IPO冲刺与再融资》,21世纪经济报道,石恩泽
[7] 《AI泡沫终于要破灭了!硅谷和华尔街准备再次迎接崩盘?》,明日头条
[8] 《昆仲资本姚海波:2025年,机器人赛道将淘汰一批“机会主义者”》,腾讯科技、AI未来指北,小燕
[9] 《2025年下半年,什么将推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摩根士丹利
[10] 《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中国下半年将掀起“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热潮”》,Robot猎场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