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连任后曾多次高调宣称,他能迅速化解俄乌冲突。但现实情况却大相径庭——战火不仅持续燃烧,还出现了向周边蔓延的危险态势。更引人注目的是,在之前的谈判中,美国毫不掩饰对乌克兰丰富矿产资源的觊觎,甚至公开提出用矿产抵偿军援的方案。
最新进展显示,美乌在矿产合作上取得突破。9月17日,乌克兰经济部长索博列夫透露,双方将各出资7500万美元成立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这个由美国国际发展金融公司(DFC)主导的项目,将赋予美方在乌矿产资源开发的特殊权益。乌方资金将分今明两年从财政中拨付,索博列夫信心满满地表示:这笔启动款足以支撑首批重大投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代表团近期实地考察了基洛夫格勒州的钛矿资源。虽然1.5亿美元的总资金已敲定,但企业申请要等到11月底——基金需要时间组建董事会、开设账户并制定投资细则。索博列夫将这个基金比作指路明灯,其示范效应将吸引更多国际资本跟进。
这个采用现收现付模式的基金运作机制颇具特色:每个获批项目都将获得美乌对等注资。比如2000万美元项目,双方将各出1000万。这标志着4月签署的资源合作协议进入实质阶段。9月初基金董事会已召开首次会议,随后DFC代表团便赴乌考察,重点调研了富含钛、锆、铪的矿场。DFC高管戈德曼强调:我们的注资是激活乌克兰投资市场的关键一步。
回溯合作历程,7月份乌总理披露的基金规模仅为2500万美元。根据4月协议,美方获得在能源、基建乃至国防等领域的优先投资权,但协议特别规定:基金十年内的收益将全部用于乌克兰经济建设。索博列夫透露,美方尤其关注锂等战略矿产和天然气开发,后者因投资回报更快而更具吸引力。
虽然协议赋予美方特权,但企业仍可自主选择交易对象。乌总理评价道:美方大额出资展现了战略互信,既强化乌克兰安全,也保障在乌美国企业的利益。这场看似双赢的合作背后,实则暗藏玄机——美国以重建援助之名,行资源掠夺之实。
这场交易暴露出美国的真实意图:先煽动战争,再以援助为筹码攫取战略资源。乌克兰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最终不得不以矿产资源为抵押。而对美国而言,虽然获得了眼前利益,却透支了国际信誉。历史正在见证:当霸权主义露出獠牙之时,往往也是其衰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