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记者 莫荞菲
热点播报
HOTSPOTS
西方多国深陷移民问题困扰
近期,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接连发生大规模反移民集会游行。同时,很多西方国家政坛上主张严控外来移民的政治力量近年来日益得势。移民问题,已经成为很多西方国家的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并可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存在。
多国爆发反移民游行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13日下午,英国伦敦市中心同时爆发了反移民抗议和反对右翼群体的集会。据伦敦警方称,当日约有11万至15万人在伦敦参加了由英国极右翼活动人士汤米·鲁滨逊发起的反移民“团结王国”游行,另有5000人参加了“挺身而出反对种族主义”活动。
英国媒体报道说,这场反移民抗议是“英国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极右翼集会之一”,反移民抗议示威者打出“阻止难民的偷渡小船、保护我们的孩子”等口号;而在不远处,反右翼的抗议群体则高举“欢迎难民”“抵制法西斯主义”的标语。
在伦敦抗议活动现场,有来自法国、丹麦、德国、波兰等国的多名极右翼代表人物。美国亿万富翁马斯克也以视频连线的方式“现身”,支持反移民游行,他还呼吁英国“更换政府”并“解散议会”。
事实上,在一年多前的2024年8月,曼彻斯特、诺丁汉、利物浦等数十个英格兰城市及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就曾发生过大规模反移民暴力抗议与骚乱事件。
就在英国此次反移民游行爆发前不久,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等多个城市8月31日也爆发了名为“为澳大利亚的游行”的反移民示威活动,参与者要求政府结束“大规模移民”政策。澳政府公开谴责游行“传播仇恨”,并“与新纳粹组织关联”。
此外,今年7月,西班牙穆尔西亚省托雷帕切科市爆发骚乱,数十人走上街头,挥舞警棍,“追捕”具有外国血统的人,导致当地经历了数日动荡;在波兰和荷兰,一些自称“公民巡逻队”的团体,近期分别沿着德国边境聚集,阻止寻求庇护者在波德、荷德之间流动。
在今年更早些时候,美国洛杉矶、纽约、华盛顿、芝加哥、西雅图等多个城市发生的大大小小千余场抗议活动,同样与移民问题有关,不过这些活动抗议的对象大多是美国联邦政府在洛杉矶等地针对非法移民展开的执法行动。
移民政策纷纷收紧
在民间反移民浪潮涌动的同时,很多西方国家的政坛也在移民问题上开启了“右转”模式。
近期多项民意调查显示,极右翼政党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民意调查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在今年的民调中一直领先。今年7月一项有关2027年大选的民调显示,国民联盟主席巴尔德拉最受欢迎,获得36%的支持率。民调预测,他和该党领导人勒庞都将在大选的第一轮投票中领先。
在英国,过去6个月内,以反移民著称的改革党支持率激增,在民调中遥遥领先于执政党工党、最大在野党保守党。
德国民调机构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4月以来,极右翼选择党的支持率首次略微领先于执政党基民盟。
其实,在2024年6月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欧洲各国极右翼政党就表现强势,在总计720个议席中获得168个席位,占比达23.33%。
有欧洲媒体认为,极右翼政党在欧洲主要国家的崛起,正在促使中间派甚至是左翼政府也纷纷收紧移民政策。例如,意大利将非法移民送至国外收容中心,波兰决定暂时中止移民的庇护权,德国恢复陆地边界管控措施,法国出台更加严格的移民法,荷兰和匈牙利要求获得“选择退出”欧盟移民难民政策的权利等。
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特朗普政府于今年初上台后,便将清理和打击非法移民作为其执政重点之一。今年3月,白宫办公厅副主任斯蒂芬·米勒向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下达“日均逮捕3000人”的硬性指标。为此,美国联邦政府先后向华盛顿特区和洛杉矶派遣军队开展驱逐行动,美国国土安全部于9月8日又启动了针对芝加哥的最新非法移民打击行动。
据美国媒体日前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审查5500万持有美国签证的人,若被查出有违规行为,将可能导致签证被撤销或被驱逐出境。
有媒体分析称,此次宣布全面审查签证持有者,标志着美国的移民管控触角正式从非法移民、留学生群体,渗透至全体合法居留者,步入“全链条执法”阶段。
“牵一发而动全身”
西方国家的移民问题由来已久,而且已经与各国的政治生态、经济结构、社会文化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深度关联。
在西方多国接连爆发反移民游行的背后,一方面是近年来持续增加的移民输入压力,另一方面是党派激烈博弈、经济资源争夺加剧、极右翼团体借助网络媒体放大自身影响力的复杂现实。
在欧洲,2015年和2021年出现的两次大规模难民移民潮,直接刺激了欧洲极右翼政党的崛起。2015年难民潮时,欧洲涌入数百万难民和非法移民。2021年至2024年,约450万合法移民进入英国,略高于在此期间合法进入美国的人数,而美国的人口约为英国的5倍。
在当今欧洲面临经济疲软、财政赤字扩大、贸易逆差、通胀高企、能源短缺以及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的背景下,大批难民移民的涌入,给欧洲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造成深远影响,给排外和反全球化的极右翼民粹主义提供了壮大的机遇。在此背景下,欧洲政坛日趋保守,体现在移民难民问题上,就是本国利益优先,一些成员国政府纷纷采取强化边境管控等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的政策。
然而,贸然对移民“下手”,则将冲击经济,乃至撕裂社会,最终引发动荡。在这方面,当前的美国就是一个鲜明例证。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7月明确表示,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收紧正加剧劳动力供给萎缩。数据显示,移民占美国劳动力比例已从2025年初的20%降至当前的19%,不到一年便流失约75万人。若无移民补充,美国总人口将于2033年陷入负增长。未来,大规模驱逐政策若持续,2027年美国经济增速或直接折损1.5个百分点。
同时,围绕移民政策,从两党到地方,美国国内的政治极化对抗日益激烈。今年5月,20个民主党主导州联合指控联邦政府以财政拨款要挟地方配合移民执法。从6月开始,美国联邦政府接连强硬派兵进入民主党主政大城市抓捕非法移民或镇压移民抗议。近期一项面向美国成年人的民意调查显示,大约71%的人赞同“美国社会已破裂”这一说法。(新闻来源:工人日报)
时事速递
HOTNEWS
速报
巴黎圣母院塔楼重新对外开放
法国巴黎圣母院南北两座塔楼20日正式重新对外开放。这是自2019年火灾发生以来,巴黎圣母院塔楼首次恢复公众参观。此次重新开放正值法国庆祝第42届欧洲遗产日。1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重新开放前一天到场参观。
速报
伊朗将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20日宣布,由于英国、法国和德国强行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恢复对伊制裁,伊朗将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在总统佩泽希齐扬主持下,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召开会议,责成伊朗外交部继续在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决策框架下展开相关磋商,以维护国家利益。
速报
欧洲多座机场运营受阻
由于值机和登机系统的外部服务供应商遭遇网络攻击,多座欧洲机场的值机业务受到严重干扰。欧盟委员会发言人20日表示,欧盟委员会正密切关注此次网络攻击,并与欧洲航空安全组织、欧盟网络和信息安全局、机场和航司保持协调,努力恢复正常运营并为旅客提供支持。
速报
中国科学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奖”
9月19日,在法国巴黎,中国科学家成里京在“阿勒福赞奖”颁奖典礼现场。新华社记者 罗毓 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日在巴黎总部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杰出青年科学家国际奖(简称“阿勒福赞奖”)颁奖典礼,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成里京获奖,以表彰其为海洋气候变化提供的科学证据,这些证据是评估风险、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基础。
速报
塞尔维亚举行“团结的力量”阅兵式
当地时间20日上午,塞尔维亚在首都贝尔格莱德市举行“团结的力量”阅兵式,纪念塞尔维亚统一、自由和国旗日。此次阅兵式在塞尔维亚宫举行,伴随着激昂振奋的乐曲,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总理马楚特和国民议会议长布尔纳比奇等步入观礼台。多国政要、军事代表和驻塞使节出席阅兵式。
速报
南非最大城市发生水电供应危机
南非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近期发生水电供应危机。截至20日,部分地区供水危机已经持续超过三周,另有部分地区连日来遭遇长时间电力供应中断情况。约翰内斯堡长期面临较大供水压力。受设备老化及故障、管道破裂以及其他因素直接影响,约翰内斯堡部分社区已持续多日不能正常供水甚至完全断水。
速报
百万美元一张“黄金卡” 特朗普出售美国居留权
美国总统特朗普19日签署一项名为“黄金卡”的行政令,称其将为“具有非凡能力并愿意支持美国的外国人”开辟一条新的签证通道:个人向美国财政部缴纳100万美元,或者由企业赞助缴纳200万美元,就能通过这一“黄金卡”项目获得加速审批的签证待遇。
数读天下
HOTDATA
1500万吨
据昆明海关透露,自2021年12月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以来,截至2025年9月19日,经中老铁路进出口货物突破1500万吨,货值超653亿元。
3681起
据尼泊尔多家媒体20日报道,自今年4月以来,尼泊尔全国共报告3681起各类灾害,造成243人死亡,869人受伤,另有23人失踪。尼泊尔国家减灾应急管理局数据显示,共有6590个家庭受到灾害影响。
3384名
当地时间19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就苏丹局势发布报告称,苏丹武装冲突给平民造成的伤害正不断加剧,仅2025年上半年,联合国方面就记录了至少3384名平民在冲突中死亡,实际死亡数字可能更高。
一句话小评
HOTCOMMENTS
美国政府升级对哈佛大学限制举措
美国教育部19日说,教育部已把哈佛大学置于“加强现金监管”状态。这一举动迫使哈佛大学给学生发放援助金时先使用自己的经费,此后才可动用联邦资金。美国教育部长琳达·麦克马洪还警告,如果哈佛大学不交出能证明校方在招生时不再考虑种族因素的记录,教育部或将“进一步采取执法行动”。
小评
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的对抗升级,将进一步撕裂美国高等教育体系。
研究显示人工智能新工具可用于预测长期疾病风险
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日前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说,他们开发出的人工智能新工具可根据一个人的既往病史,以及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以及吸烟和饮酒等健康习惯因素,预测他在未来20年罹患多种疾病的风险,这有助于医生识别高危人群,从而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小评
将人工智能融入预防医学领域将为个性化医疗和公共卫生规划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来源:工人日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