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秦龙】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3.75%至4.00%之间。这是美联储继9月17日降息25个基点后再次降息,也是自2024年9月以来第五次降息。
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发表声明称,现有指标显示,美国经济活动一直以温和的速度扩张,今年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略有上升,通胀率自年初以来有所上升,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鉴于风险平衡变化,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
“美联储本次降息依然属于‘预防式降息’。”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近期“通胀低于预期+就业明显疲软”的数据组合为美联储本次降息提供了支撑,而近期货币市场流动性压力持续累积、准备金规模接近流动性“阈值”,加大了停止缩表的必要性。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经济数据尤其是就业数据表现不佳,是美联储此次降息的主要原因。美国联邦政府持续“停摆”导致多项关键经济数据缺失,但美联储并非毫无依据地“盲降”。虽然美国9月非农就业数据没有按时发布,但是10月中旬美联储发布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显示,全美各地区、各行业劳动力需求普遍低迷,同时物价还在上涨。美联储本次降息,主要是为了给就业、消费托底。
谈及未来美联储降息趋势,白雪表示,“预防式降息”基调下,预计美联储12月仍有望继续降息,但并非板上钉钉。2026年仍有2次左右的降息空间,但关税向通胀的传导压力加大以及美联储主席换届,将显著推升明年降息节奏的不确定性。
白雪认为,美联储2026年的政策路径将更加依赖经济、就业数据的演变趋势与政治周期的互动,连续降息的不确定性较高。根据美联储9月会议公布的点阵图指引,预期2026年利率中值为3.4%,这意味着从政策空间上看,明年仍可以实施2次左右的降息。
“不过,考虑到美国关税政策导致今年上半年美国进口出现大幅增加,企业‘抢进口’带来的大量的库存缓冲有效对冲了通胀向消费端的传导,后续随着超额进口效应消退,库存将逐渐消化,加之需求端美国消费支出维持韧性,关税对通胀的推升作用也将会逐渐抬头,这意味着2026年即使关税整体水平保持稳定,但通胀仍存在上行压力,这将掣肘明年美联储整体降息空间。”白雪说。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美联储在10月会议如预期降息25个基点,但鲍威尔的言论明显偏“鹰”,暗示12月降息绝非铁板钉钉,这表明美联储内部支持暂停降息的观点正在占据上风。展望未来,尽管美联储仍具备一定的宽松空间,但降息节奏可能放缓,不宜抱过度乐观预期。同时,本轮降息的刺激效应或将弱于以往周期,部分原因在于“再融资效应”明显减弱。
此次美联储降息,将对国内产生怎样的影响?对此,巨丰投顾认为,伴随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央行可能推出更多积极举措,如进一步降准降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这些举措将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从而打开A股新一轮上行空间。
责编:史健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