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也再次强调,建设交通强国。“十四五”以来,作为千河之省的四川,正以川渝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为目标,着力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智慧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一条条“黄金水道”正焕发新生机。

记者 侯雨森:我现在在四川第一大港——泸州港,在我身后,一艘从上海驶来的货轮刚刚停靠,桥吊正将集装箱从货船上吊出,并送往堆场等待转运。我们也感受到了四川水运的强劲脉动。

四川港投集团泸州港市场营销部业务主管 税博:泸州港综合吞吐(箱)量将从(“十三五”末)17.21万标箱增至(2025年底)26.5万标箱。目前已形成覆盖长江沿线关键节点城市、辐射川滇黔渝地区的9条国内精品航线。2024年又开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列、中越(中老)国际班列,让四川货物更加便捷地走进欧亚、东南亚市场。
今年,四川港投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有效整合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南充港、广安港,集装箱吞吐量之和占全省的99%以上,为四川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开了关键“水上门户”。“十四五”以来,我省运输结构持续优化,积极推动“公转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累计完成水路货运量3.0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52.21万标箱。
要保障“黄金水道”的高效畅通,离不开智慧水运建设。由长江泸州航道局联合武汉大学共同研发的“长江航道三维助航系统”,目前已覆盖泸州至重庆段222.1公里航道。

长江泸州航道局航道运行处科员 陈倩:这个系统可以通过建模还原出岸上岸下的地形,下一步我们也会把航标的实时位置以及无人机、无人船的数据接入系统,构建出一个实时涵盖各类航道要素的数字孪生系统。
科技赋能重塑航道智慧,水运的绿色潜力也正不断发掘。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受到全流程监管,全省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联单转运处置率分别持续保持在98%、98%、95%以上,在长江经济带省市中位居前列。

记者 侯雨森:我们现在停靠在宜宾港,刚刚从这艘海事船登上了代号为666的货船,即将跟随我们的海事执法人员开启一场水上的执法检查。

宜宾翠屏海事处四级主办 赵志豪:对船舶防污染设备的专项检查和对船舶燃油的抽检,我们长江干线上航行的船舶,基本实现了“零排放”。

宜宾翠屏海事处处长 陈杰:所有船舶(的垃圾)都是到我们码头或者(垃圾)接收船进行接收,再进行二次转运,全免费的。
一江清水,不仅流淌着经济和生态,也承载着文化与烟火。在宜宾李庄古镇,便捷的水上交通也为这座“万里长江第一古镇”带来了新的活力。生活在李庄20多年的刘美君,家里两代人都经营着白糕生意,而这家门口的一江清水也给家里的“老手艺”带来了“新机遇”。

李庄古镇单氏白糕工作人员 刘美君:(长江的)水质越来越清澈了,像(宜宾)三江口到李庄古镇(这条航线),游客也越来越多。现在李庄这个白糕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今年,省交通运输厅印发《“打造精品线”交旅融合建设行动2025年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出“丰富水上旅游”。 “十四五”期间,四川水运呈上升发展趋势,投资连续3年超60亿元,五年内水运投资总量预计突破310亿元。今年初,我省提出实施“畅通一条江”航运振兴发展行动,核心就在于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航道关键“堵点、卡点”,让高等级航道成为真正的“水上高速公路”。

四川省航务海事管理事务中心党委书记、主任 赵刚:“十五五”期间,我们将推动内河水运体系联通、港口布局功能优化和运输配套设施完善。谋划实施长江上游—金沙江航运体系建设(工程)、岷江天府水运主通道建设等重大项目包,计划完成水运投资320亿元以上,改造提升航道800公里,新增港口散货吞吐能力3000万吨,更好发挥水运促进物流降本增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