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1月4日发布2025年10月中央银行各项工具流动性投放情况。其中,公开市场国债买卖净投放200亿元。 这意味着自今年1月起暂停的国债买卖操作已恢复。

专家表示,央行恢复国债买卖操作既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加强货币与财政政策协同,也有利于释放流动性、稳定市场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日前在金融街论坛上宣布,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以增强货币政策工具的灵活性。消息公布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探至1.7%的水平,市场做多氛围迅速升温。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举措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平抑收益率曲线。
业内机构分析,央行重启购债对提振债市信心作用显著。民生固收首席分析师徐亮表示, 目前利率下行空间仍取决于购债规模与期限安排,若超出市场预期,有望引发新一轮利率下行。
华泰证券固收分析师杨伟业团队也判断,政策信号将改善市场情绪,或带动长端利率明显下行, 四季度“债市小牛”行情值得期待。
招商银行副行长彭家文表示,央行重启国债交易有助于利率下行,从而改善银行债券投资的估值表现,“对四季度非息收入将形成积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11月4日还发布公告称,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11月5日, 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11月将有7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由此,央行11月5日开展的7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意味着11月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等量续作。
王青认为,11月还有3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预计央行11月还会开展一次6个月期买断式操作,估计加量续作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意味着11月两个期限品种的买断式逆回购将合计延续加量续作,连续第6个月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往后看,11月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量为3000亿元,而MLF到期量为9000亿元,不排除后续央行加大国债净买入规模对冲其他货币工具到期压力的可能性。 总的来看,央行稳中偏松的政策取向或将延续。
来源丨中国商报微信综合自第一财经、证券日报、中国基金报等
封面丨CNSPHOTO
责编丨白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