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在第十三届(2025)SIIFC国际研讨会上,亚洲开发银行高级气候变化官员季琳表示,亚太地区在可持续金融与数字技术融合领域机遇显著。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胡尧 记者 马嘉悦)5月17日,在第十三届(2025)SIIFC国际研讨会上,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高级气候变化官员季琳表示,亚太地区在可持续金融与数字技术融合领域机遇显著。
季琳表示,亚太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区域之一。与此同时,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具活力、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亚太地区得以快速应用,为金融领域的绿色转型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
在绿色转型发展的资金需求与供给层面,季琳预计,为达成全球气候目标,至2030年,全球每年需投入约6.3万亿至6.7万亿美元的资金。就中国而言,实现绿色转型目标每年需1.3万亿至1.4万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在此背景下,亚行正积极发掘私营部门融资与数字化融合的发展契机。
近年来,针对成熟商业化项目,亚行依托私营部门团队,为私营企业或地方银行提供转贷款支持,以满足其融资需求。对于尚未商业化的项目,亚行通过主权担保模式,与地方政府或国有企业开展合作,推动政策改革,优化市场环境,降低项目成本。此外,亚行还提供技术援助及混合融资支持,助力相关研究与示范项目的推进。
谈及绿色债券市场,季琳认为,尽管过去10年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但其新增规模与全球低碳转型所需投资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当前,信息透明度和发行效率成为制约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两大核心瓶颈。为破解这一难题,亚行正积极探索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绿色ESG债券,研究自动化ESG数据集成与验证机制的相关国际示范实践,例如利用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实时记录绿色项目的关键指标等技术手段,为市场提供更为透明、高效且可追踪的融资工具,为中小型绿色项目开辟新的融资路径。
季琳认为,可持续投融资不能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创新,还需聚焦政策支持、标准制定以及能力建设等关键要素。在推动数字金融发展的进程中,须警惕数字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在新一轮绿色金融浪潮中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