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旬,全球医药生物行业迎来两项标志性事件。艾伯维(AbbVie)以19.25亿美元引进IGITherapeutics的三特异性抗体ISB2001,进一步加码血液瘤领域布局;与此同时,中国生物制药以5亿美元完成对礼新医药的收购,成为本土药企整合创新资源的典型案例。这两大动作不仅凸显跨国药企对前沿技术的争夺,也揭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从研发到商业化的格局演变。
艾伯维强化血液瘤布局,TCE多抗成战略焦点
艾伯维的此次交易是其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领域的又一次重注。根据协议,艾伯维支付7亿美元预付款及12.25亿美元里程碑款,获得ISB2001在北美、欧洲、日本及大中华区的独家权益。ISB2001作为靶向CD3/BCMA/CD38的三抗药物,通过同时激活免疫系统和精准靶向肿瘤细胞,有望突破现有疗法的耐药性瓶颈。此前,艾伯维在2024年已斥资10.55亿美元引进先声药业的GPRC5D/BCMA/CD3三抗,两次交易均聚焦于TCE(T细胞接合剂)多抗技术,该技术因可显著提升肿瘤免疫应答效率而成为行业热点。
多发性骨髓瘤作为复发率高、治愈难的血液肿瘤,全球市场规模已超过300亿美元。艾伯维的连续布局,既是对现有产品线(如强生CD38单抗达雷妥尤)潜在风险的应对,也反映了其对下一代疗法的押注。从临床数据看,同类TCE多抗在早期试验中展现出高应答率(79%-83%)及可控的毒性,为后续商业化奠定基础。
跨国药企的密集投资进一步验证了TCE多抗的技术价值。随着双抗、三抗及ADC(抗体偶联药物)的研发竞争加剧,具备差异化靶点组合和临床优势的候选药物,将成为未来BD交易的核心标的。
本土药企并购加速,创新资源整合提速
中国生物制药对礼新医药的收购,成为国内创新药行业资源整合的典型案例。根据交易条款,中国生物制药以5亿美元收购礼新医药95.09%的股权,并将其纳入全资子公司。礼新医药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差异化的研发管线,包括靶向GPRC5D的ADC药物LM-305及PD-1/VEGF双抗LM-299,两款产品分别在早期阶段与阿斯利康、默沙东达成近40亿美元授权合作。
此次收购直击行业两大痛点:一方面,礼新医药虽拥有国际化技术平台和授权能力,但持续研发仍需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中国生物制药作为传统药企,亟需通过创新管线补充以应对集采压力及转型需求。礼新的ADC和双抗技术平台,将为其在肿瘤免疫领域提供直接助力。
这一交易也折射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深层变革。随着资本环境趋紧,具备技术壁垒的Biotech更倾向于通过并购融入大型药企体系,而传统药企则通过整合优质资产加速创新转型。行业正从“单点突破”走向“全链条协同”,未来具备国际化潜力的技术平台和管线将成为并购争夺的核心。
当前,全球医药行业的技术迭代与资源整合交织,无论是跨国巨头的技术卡位,还是本土药企的战略并购,均指向同一趋势:唯有持续创新与高效协同,方能在竞争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