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7月27日报道: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盛大举行,上海银行携全新AI手机银行惊艳亮相,凭借“对话即服务”的颠覆性交互模式、精准的“服务找人”能力及适老化温情设计,成为大会焦点,吸引了参会者的高度关注与深度体验。
从“功能界面”到“对话交互”:重新定义银行服务入口
区别于传统手机银行的图形化操作界面,上海银行AI手机银行以“对话即服务”为核心,彻底打破功能壁垒。用户无需在复杂菜单中反复查找,仅需通过文字或语音输入需求,如“查查我的养老金”“这个产品有什么亮点”,AI即可快速响应并完成业务办理,覆盖转账还款、理财咨询、养老金管理等十余项高频交易。
现场演示中,观众提出“有什么理财产品可以投资一下”时,AI通过分析用户资产负债、现金流、风险偏好等信息,迅速从数百余款理财产品中选取出了几款。观众进一步询问产品的风险、周期等问题时,AI手机银行也可以瞬时给出专业解读,操作流畅度堪比与专业银行顾问面对面交流,引发阵阵赞叹。
“服务找人”+“温情交互”: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除便捷性外,AI手机银行的“智能预判”与“适老化设计”更凸显人文关怀。
通过分析用户上下文、历史行为数据及偏好画像,系统可主动挖掘潜在需求——例如,习惯去网点查看养老金的客户,在养老金发放日不仅会收到养老金到账的详细信息,还会收到是否要预约常去网点的推送;老年用户登录时,系统自动切换沪语模式,支持“听”“说”全流程沪语交互,解决方言沟通障碍。此外,上海银行联合社区打造超300家“美好生活工作室”,围绕老年客群“医、食、住、行、康、娱、游、学”需求,将线上服务延伸至线下活动(如健康讲座、文化体验),构建“场景嵌入”的综合服务生态,切实降低银发群体金融门槛。
技术底座+实践验证: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上海银行AI手机银行的落地,依托“技术先行、数据驱动、业务融合”的建设逻辑。技术架构上,采用“分层架构+模块化设计”构建核心技术底座;开发工艺上,从瀑布式流程转向“能力定义→模型训练→测试→持续运营”的数据驱动闭环;知识运营上,融合大模型与金融、通用知识,通过思维链训练提升问题解决率。
据受邀使用客户的回访及运营数据监测,AI手机银行已显现三大效能提升:一是通过大模型精准意图识别与工作流优化,业务办理转化率提升10个百分点;二是补充金融资讯、生活服务等知识库,结合思维链训练,线上问题解决率显著提高,人工服务依赖降低;三是适老化设计与养老服务生态的完善,推动老年客群线上使用活跃度增长,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与安全性得到双重强化。
从“工具”到“生态”:持续深耕AI赋能金融未来
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AI手机银行不仅是技术应用的成果,更是‘金融为民’理念的实践。我们将以此次亮相为契机,持续探索AI在金融场景的创新——一方面深化大模型在垂直领域的训练,注入监管法规、产品参数等专业知识,减少‘幻觉’问题;另一方面搭建用户反馈闭环,通过真实交互数据迭代模型能力,完善多模态意图识别体系。”
未来,上海银行将围绕“对话即服务”深化LUI(语言用户界面)布局,推动手机银行从“功能工具”向“智能伙伴”升级;同时,以AI为纽带链接政务、医疗、教育等生活场景,提供“不止于金融”的综合服务,让AI手机银行真正成为客户“身边的金融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