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许多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最近,武汉一对“90后”银行职员夫妻因下班后兼职送外卖而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对夫妻,张先生和李女士,都是银行职员,他们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也引发了人们对职场压力、副业选择以及生活平衡的深入思考。
张先生和李女士的工作压力较大,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让他们感到身心俱疲。为了缓解压力并补贴家用,他们决定在下班后尝试送外卖。自今年 4 月起,他们利用下班后的 3 到 4 小时时间送外卖,目标是每天赚取 70 元,然后收工。截至目前,两人累计收入近 2000 元。尽管收入不高,但送外卖的过程让他们感到轻松和愉悦,甚至结识了不少朋友。
张先生表示,送外卖不仅让他们暂时远离了工作的烦恼,还让他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丝宁静。他提到,送外卖的过程中,他们经常路过一条有很多槐树的街道,偶尔有浅白带绿的花瓣飘下来,仿佛置身于画中,心情也变得清爽了许多。此外,送外卖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两人舒缓工作压力的方式。张先生坦言,银行的工作压力大,收入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父母曾表示不解,觉得两人“不务正业”,但他们只是想凭借自己的劳动多贴补两个人的小家。
然而,送外卖并非没有挑战。由于担心单位对员工从事副业的规定严格,他们不敢向单位透露送外卖的事实。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持了下来,因为送外卖不仅让他们赚到了一些额外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种调剂和放松方式。
张先生还表示,两人跑了这么久外卖,最大的收获是交到了不少朋友。不少有着相同想法的网友都来向他们咨询心得体会,自己很开心能够帮助到他人。尽管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单位下发了公职人员可以在报备后做副业的相关通知,但自己和妻子仍不敢向单位透露自己正在送外卖。据他称,目前单位对于员工从事副业兼职的规定非常严格,不清楚被发现的后果如何。
记者搜索发现,张先生一家的情况在网络上并不在少数。有不少银行基层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在业余时间从事的副业:有人摆摊卖茶,还有人做起了游戏陪玩等。对此,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桂林认为,银行工作人员从事类似兼职副业的诉求可以理解,但我国金融系统内部对于员工从事副业兼职的相关规定非常严格,尤其是国有银行则更加保守。职工若想从事副业应当提前报备,在单位批准后方可进行。但有关单位也应当对此采取相应措施,在“红线”不动的前提下,适当为基层员工的副业需求松绑。
这对“90后”银行职员夫妻的故事,不仅是他们个人生活选择的体现,也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在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灵活性和韧性。他们的经历提醒我们,在追求职业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寻找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和生活平衡。
下一篇:最新!支付宝发布重要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