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为欧盟在新一轮制裁中,将两家中国金融机构列入制裁名单,指控其"协助俄罗斯规避贸易限制"。然后中国进行了反制,制裁了两家欧盟的小银行。本来这没什么好关注的,但这两家银行的背景很有意思。
被反制的2家银行注册地都在立陶宛的维尔纽斯,总资产规模合计约93.8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县级农商行水平。那这个规模的小银行,怎么入了中国的眼,并拎出来拷打呢?选择立陶宛实体实施反制,直接关联该国近年恶劣的对华政策。2021年立陶宛批准台湾地区设立所谓"代表处",导致双边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其实现在基本上处于断交状态了,因为之前虽然撤走了大使,但还留了一名外交官,但6月中国驻立陶宛使馆已经空了1个月,一个外交工作人员都没。外交降级的同时,还有一系列限制措施。比如当时,立陶宛多家出口商报告称,虽然中国海关未公开禁止立陶宛货物入境,但中国海关系统内已无“立陶宛”国家选项,导致货物无法清关。然后路透社也报道称,中国敦促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剔除立陶宛产地的零部件。不过,这些消息至今没有得到证实。
今年以来,立陶宛对华态度扭扭捏捏。年初有报道称,新上任的立陶宛外长布德里斯表态,寻求修复与中国的双边关系,但他还嘴硬认为两国现状错不在立陶宛。有意与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但错不在我们。立陶宛总理上台前还说,“将寻求恢复与中国全面的外交关系”,但之后又说两国关系将充满坎坷。又想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又要嘴硬。而且立陶宛也没能从美国、台湾地区讨到好处,4月立陶宛官网表示,因为投资没有达到预期,决定断绝与台湾地区的相关合作。布德里斯再度表态,寻求对华关系缓和。但从很多事情上能看出,哪怕立陶宛已经相对老实了一些,不再那么激进,但中国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能够敲打立陶宛的机会,比如中欧班列绕开它,并依据国际法理认为,其主权地位缺乏国际法支持,给他们上上课。
还有这次专门制裁立陶宛就能知道,中国还是很“记仇”的。时任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还说过,中国是“一个记性很好的大国”,挪威就曾花了8年时间来修复与中方的关系。太把自己当盘菜了,挪威起码还有金枪鱼,它有什么?立陶宛现在是欧洲著名红灯区,而且不是灰产,是立陶宛政府允许的合法产业,除了这个产业,立陶宛只能依靠外资,就是外资来投资建厂,但中国经济上制裁后欧盟的外资也跑了,让本来就垫底的经济雪上加霜。总之,反华的损失绝对大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