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经国务院批复,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以下简称“金融街论坛”)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新华通讯社、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主办,将于10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金融街举行。在10月1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陈之为介绍了外汇局参与筹办论坛的相关情况。
金融街论坛自2020年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专业论坛以来,在各共同主办方的协力推动下,框架、体系和内容不断丰富,国际化参与度不断提升,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扩大,国家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作用愈发显现,已成为国家级金融政策权威发布、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和国际金融交流合作的核心舞台之一。按照组委会安排,外汇局将于10月30日下午主办专场活动暨闭幕式。
陈之为表示,闭幕式构建了高层次、多元化的中外嘉宾阵容: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周小川、世界银行高级常务副行长阿克塞尔·冯·托森伯格、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香港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美联储前副主席理查德·克拉里达等重要嘉宾出席。此外,着力吸引市场核心参与者,即国内外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并积极联动国内学术界代表,展现专家智慧。
外汇局以“全球变局下的国际经贸韧性合作”作为闭幕式主题。除主题演讲外,还设置丰富的讨论交流环节:一是围绕“汇聚未来:全球投资格局与发展动力”开展圆桌交流。二是围绕“构建韧性未来:央行在新全球格局中的角色”开展高峰对话。
新闻发布会上,陈之为还介绍了外汇局在支持北京市高水平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工作成效。
首先是积极支持外汇改革创新政策在北京落地见效。一是在北京率先实施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外籍来华人员乘坐地铁轨道交通可持外卡“拍卡过闸”等政策,并率先实现外币兑换服务设施在四、五星级酒店及重点文旅场所全覆盖,提升首都外籍来华人员外汇支付便利。
二是支持以跨国公司和“高精尖”产业为代表的总部经济发展,跨国公司资金池政策引领全国,形成了服务不同规模跨国公司的资金池管理框架,帮助百余家跨国公司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财务风险。北京市参与试点企业年均跨境资金收支规模超1400亿美元,有力支持了北京总部经济的发展。
三是指导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建立外汇衍生品银企服务平台,率先将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服务纳入普惠金融体系,帮助更多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利用好外汇衍生品,有效应对汇率双向波动。目前,北京地区超2300家企业通过服务平台累计签约外汇衍生品业务129.4亿美元,中小微企业家数占比超九成。
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一是持续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为更多优质轻资产、高成长科技型企业提供跨境融资渠道。目前,北京地区跨境融资便利化业务签约金额合计近50亿美元,政策经过多次迭代升级,适用范围已从中关村海淀园扩展至全市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单家企业借用外债额度从2018年的50万美元逐步提升至1000万美元,保持全国领先,试点经验被复制推广至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地。
二是落地“科汇通”试点,境外科研资金可以直接汇入北京地区科研机构,并适用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等政策,进一步助力外资在京设立科研机构,促进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三是简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外汇登记和汇兑管理,引导更多优质境外资本投向北京地区先导产业。目前,北京地区QFLP试点企业共获批试点额度25亿美元,跨境流入资金投向科技、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
“下一步,国家外汇局将继续加强外汇管理政策创新,支持北京金融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推动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支持北京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先行先试更多首创性外汇政策。另一方面,结合区域实际更好服务和支持北京地区企业发展,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陈之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