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荷兰政府这波操作真是把“见风使舵”玩到了极致,前脚刚跟着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对华施压,后脚就迫不及待地打出第二波报复牌。据安世中国官方公告证实,荷兰安世半导体的外籍CEO已经签字确认,自10月26日起单方面停止向中国东莞的封装测试工厂供应晶圆,这一手断供来得又快又狠,明眼人都能看出背后操盘的正是荷兰政府。要知道晶圆可不是普通配件,作为高纯度硅制成的圆形薄片,它是半导体产业的“工业面粉”,没有这东西,后续的芯片封装测试就成了无米之炊,荷兰显然是想通过掐断核心材料供应,逼迫中方接受其强行接管中企控股企业的既成事实。
但荷兰怕是打错了算盘,他们以为这招能让中方慌神,殊不知安世中国早就做好了万全准备。公告里说得明明白白,公司已经建立了充足的成品与在制品库存,足够稳定满足客户订单到年底甚至更长时间,更关键的是新晶圆产能验证正在加紧推进,明年就能实现无缝衔接。这回应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淡定,直接让荷兰的断供重拳打在了棉花上,不仅没起到施压效果,反倒暴露了自己的急功近利。更有意思的是,安世中国还直接戳破了荷兰的谎言,荷方宣称断供理由是“当地管理层未履行付款义务”,但实际情况是荷兰安世目前欠付东莞工厂的货款高达10亿元人民币,这种颠倒黑白的操作,简直是把国际社会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编辑
荷兰敢这么有恃无恐,无非是背后有两大靠山。一边是想讨好美国,紧跟其对华科技遏制的步伐,毕竟在半导体领域美国的态度对荷兰影响不小;另一边则是仗着欧盟的支持,近期欧盟27国频频鼓噪对华经贸施压,法国总统马克龙就高调呼吁启用“反胁迫工具”,这套2023年12月生效的机制,号称能通过关税和投资限制对所谓“经济胁迫”进行反制,被吹嘘成经贸领域的“核武器”。有了这两层底气,荷兰才敢带头冲锋,试图联合欧盟27国把中方逼上“审判台”,让中国接受不平等的贸易条件。但欧盟的态度其实相当暧昧,随着局势升级,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已经表态,称安世半导体问题“事关重大,可能波及全球产供链”,还承诺愿意协助双方沟通,这背后的转变耐人寻味。
中方之所以能如此从容应对,核心在于手里握有两张王牌。一张是充足的库存和快速替代的供应链能力,安世中国提前布局的库存让短期断供失效,而新产能的验证推进则彻底瓦解了荷兰的长期施压企图,更重要的是这波断供反而加速了安世中国供应链的国产化进程,让中方在半导体领域的自主能力再上一个台阶。另一张更具威慑力的王牌就是稀土,作为高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稀土在半导体、光刻机、汽车电子等领域的作用无可替代。上个月中方进一步收紧稀土出口管控,直接引发欧盟的高度紧张,毕竟欧洲高端制造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极高,欧盟委员会不得不公开表示希望中方“稳定可靠地”供应稀土,这等于变相承认了中方的主动权。

编辑
现在的局势已经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中美近期在吉隆坡和釜山的会谈达成多项共识,白宫已经宣布中方同意恢复对美汽车芯片供货。这意味着中国的芯片出口禁令很可能将专门针对荷兰及欧盟,而安世半导体的芯片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地位关键,缺少了这些芯片,多家国际车企已经出现生产问题,本田一家海外工厂就因缺芯被迫停产20万辆汽车的产能。欧盟27国现在怕是骑虎难下,汽车产业是欧洲经济的支柱之一,长期芯片短缺带来的损失他们根本承受不起,这也是为什么欧盟态度开始软化的核心原因。
荷兰如今已经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困境,跟着美国起舞却没得到实际好处,对华断供没伤着中方分毫,反而可能引火烧身。要知道荷兰真正的底牌是ASML的高端光刻机,这家公司垄断了全球先进制程光刻机市场,但荷兰始终不敢对华断供,因为他们清楚一旦彻底翻脸,中方的稀土反制会让欧洲高端制造业遭受重创。商务部之前的表态已经把话说得很重,中国从不主动挑起贸易争端,但也绝不惧怕任何国家的施压,任何试图以胁迫手段逼迫中方让步的行为,最终都会自食恶果。

编辑
这场博弈本质上是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较量,荷兰和欧盟27国想凭借自身在部分领域的技术优势搞霸权,却忽略了全球供应链早已深度绑定的现实。中方以1挑27国的从容,背后是日益强大的产业韧性和战略定力,稀土牌只是其中之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市场规模才是根本。荷兰现在该醒醒了,跟着美国搞对抗没有出路,欧盟也该认清现实,所谓的“反胁迫工具”根本吓不倒中国,反而可能反噬自身。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是平等尊重,西方优先的老思维早就行不通了,再这么折腾下去,荷兰失去的恐怕不只是中国市场,还有全球产业链中的信任与地位。
上一篇:金价居高不下 延吉掀起“打金”热
下一篇:43岁演员贾玲,传来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