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瑞财经 许淑敏
一场长达十六年的投资,终于迎来了终局。
9月30日,杭州银行发布公告称,中国人寿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共减持公司股份5078.94万股,占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0.70%,至此中国人寿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这意味着,中国人寿清仓了杭州银行。
市场对于减持时机有些意外。
尤其是杭州银行半年业绩较为突出,营收、净利双涨,且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里面,归母净利增幅最高的正是杭州银行。
其实一切早有迹象。
三个月前,杭州银行已有公告称,中国人寿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所持公司股份。
或者更早之前,2024年8月20日,中国人寿已宣布计划清仓杭州银行。彼时,中国人寿持有杭州银行总计1.1亿股、占总股本的1.86%,预计三个月内全部减持。
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中国人寿才真正完成了清仓操作。
中国人寿也表示减持系出自“因资产配置的需要”。
清仓理由也不难理解,中国人寿对杭州银行进行财务投资,从2009年入股至今已有16年之久,前后累计投资16.35亿元,目的正是获得投资收益。
一方面,逢高减持,拿走利润。自2021年开始,中国人寿合计四次减持杭州银行,合计套现总额约为38.75亿元。最新一次减持价格区间为15.23-16.88元/股,减持总金额达8.33亿元。
另一方面,杭州银行近年来分红比例不及预期。
数据显示,2019年-2024年,杭州银行的分红比例分别约为31.44%、29.09%、22.41%、20.31%、21.44%、24.47%。
而在今年初,持有杭州银行20年的澳洲联邦银行亦清仓了杭州银行股份。
对比国有大行普遍30%以上的分红比例,杭州银行作为城商行,资本补充压力会大一些。不过,2025年上半年,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仍高达520.89%。
但无论如何,以该等减持金额加上历年分红,中国人寿从杭州银行总投资收益率已经超过150%。
作为头部险企,中国人寿的投资表现向来是市场关注焦点。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中国人寿投资资产规模已达7.13万亿元。上半年,中国人寿实现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3.29%,较上年同期下滑了0.3个百分点。
从具体资产配置结构来看,债券在投资资产的占比达59.01%,权益类金融资产占比20%,其中股票资产为6201.37亿元,较年初增加1190.54亿元,占比提升至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