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网站10月10日消息,渤海银行(HK:9668)当日发布公告称,为优化资产结构、节约资本占用,其董事会已决议通过一项“潜在非常重大出售事项”,计划通过公开挂牌程序转让合计约698.33亿元的债权资产,这是该行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资产处置行动。
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该资产包共涉及174户债权,本金约499.37亿元,利息约104.36亿元,罚息约93.34亿元,代垫司法费约1.26亿元,总额为698.33亿元,账面净值约为483.10亿元。
并且,渤海银行董事会已设定初步最低代价总额,不低于债权总额的七折,即约488.83亿元。若以此底价成交,预计本次出售将为该行带来约人民币5.73亿元的正向财务影响。
拟转让的债权中约55%的本金账龄超过5年,显示该批资产多为历史沉淀、回收难度较高的债权。按类型划分,以贷款为主,包括贷款108户、资产管理计划32户、票据32户、保理2户、信用证1户,共计174户。
此外,渤海银行在公告中还表示,此次公开转让债权资产旨在优化资产结构、节约资本占用,并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该行称,通过一次性出清多年沉淀、资本占用高且流动性差的资产,预计将显著改善资产质量、降低风险资产占用、提升资本充足率与盈利能力,从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并巩固市场竞争力,推动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资产处置存在两大不确定性:一是七折底价意味着买方需承担较高风险,若市场接受度不足,成交价可能低于公告底线;二是拟转让规模远超该行目前不良与关注类贷款总额,若无法按计划分批吸收或在转让过程中出现估值下调,将对渤海银行的资本计划、资产质量改善进程及监管评估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本次处置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市场定价、承接能力、实施节奏及监管态度。
公告还披露,此次交易的潜在受让方包括中国信达、东方资产、长城资产、中信金融资产,以及天津津融、天津滨海正信。同时,渤海银行表示,由于本次出售涉及资产规模较大,将向股东大会申请授权,并计划在授权有效期内分批完成资产转让。
事实上,这并非是渤海银行第一次转让不良资产。2024年,渤海银行曾先后两次以39.67亿元、207.24亿元的代价转让56.67亿元、289.65亿元债权资产,两次交易的受让方均是天津本地的AMC天津津融。加上这次计划出售的资产,渤海银行三次累计处置的问题资产已达到1044.65亿元。
渤海银行网站介绍,渤海银行由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等七家股东联合发起成立,是《中国商业银行法》2003年修订后唯一全新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首家在发起阶段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之一,渤海银行成立于2005年12月,总部设在天津。
今年9月,天津通报5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其中,首个典型问题即为“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原执行董事、副行长、首席风险管理官赵志宏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
2017年至2023年,赵志宏在春节等节点,多次违规收受下属、客户等所送礼金和高档烟酒等礼品。赵志宏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被开除党籍、解除劳动关系,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