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4日,我国回应特朗普政府给中国船舶加征港务费的不当行为,采取同等措施,开始对美国船舶收取了特别港务费,截至当下这一措施实施已有差不多半个月时间了。
日前,美国美森航运公司首席执行官考克斯就透露,从中方开始对美征收特别港务费以来,该公司已经向中国支付了640万美元的费用了。

(中国船只停靠港口)
这家公司,是总部位于夏威夷的美国航运公司,也是国际社会上少数几家拥有美国建造和悬挂美国国旗船舶的公司之一。
早在中方这一措施刚刚实施时,该公司可以说就第一个尝到了苦头。当时该公司一艘名为“曼努凯”号的集装箱货轮,于13日抵达宁波,14日中方措施生效之际正准备卸货离开,结果当场被收取了446万元人民币的费用。
之后美媒根据中美收费标准算了一笔账,称美国收费标准是每净吨50美元,中国则是分期收费的,初期每净吨是400元人民币,但到2028年的时候,将升到1120元。
此外,按照平常标准,一艘3.5万吨的运输船停靠美港一次,费用差不多是560万美元。去年一年里,全球船舶停靠美国港口总数约为8.57万次,但符合美国收费范围的,只有254次;而中国这边,因为服务的通常是吨位在20万吨以上的散货船,所以收取费用相比美国要更高。
面对如此高的收费,考克斯这边就将希望寄托到了中美谈判上。考克斯表示,中美会谈已经达成了有效协议,协议削减了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中方也在某些领域做出了让步,这就为其他议题达成合作创造了空间。所以其希望美国贸易代表尽快和中方进行沟通,发布有关港口入境费的具体指示。
最后,他还指出,若是这些税费最终没有被暂停征收,那么他的公司在明年或者后年,一年得支付高达8000万美元的港口费,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

(特朗普)
站在中方的角度来看,我们实施这个特别港务费措施,完全是基于事实和法律的正当防御。
中方政策并不是主动发起,核心目的就是要应对美国歧视性措施。美国依据所谓的301调查,对中方籍船舶加收高额港口服务费。这种行为已经严重违反了世贸组织规则和《中美海运协定》的平等互惠原则。
也正如考克斯所说的,如果这一政策持续下去,其实不仅仅对美国航运公司不利,对于美国造船业以及运输业都会产生连锁反应。
特朗普最初提出这个政策,想法很直接,就是想通过给用中国造的船加费,逼大家少用中国船舶,多买美国本土造的船,以此保护自己的造船业。但这种“保护”方式,长期看反而会让美国造船业越来越弱。
市场竞争本该是谁效率高、技术好、成本低谁就赢,但美国用行政手段把外来竞争挡在门外,等于给本土造船企业开了小灶,不让他跟别人比拼,时间长了,企业就没动力去搞技术升级、降低成本,反正就算做得一般,也有人被迫买,最后只会越来越跟不上国际水平。
而如今中方的反制措施,就给全球航运公司提了个醒,如果以后订新船还选美国船厂,或者用美国的船跑中国航线,就要多花一笔高额费用。做生意的都想省钱,所以国际公司很可能会谨慎选择,甚至直接不买美国造的船,转而去订中国、韩国等其他国家的船。这样一来,美国造船业的国际订单会越来越少,发展空间自然就被压缩了。
此外,航运不是孤立的行业,它是全球贸易的生命线,从国外运原材料、运商品,都得靠船。一旦额外费用变多、政策不确定,整个链条都会受影响,美国自己也会被波及。

(美国造船业面临困境)
额外收费加上政策反复,会让航运公司不敢轻易规划路线,也会把成本一层层转嫁下去。比如从中国运衣服、电子产品到美国,运费涨了,美国商家进货成本就高了,最后这些成本会加到商品价格上,由美国老百姓买单,进一步推高国内的通胀。
如果航运公司为了省费用,调整航线,比如不挂靠美国的港口,改去墨西哥或加拿大的港口中转,或者少用美国的船。美国港口的生意就会减少,到时候集装箱吞吐量下降,港口的装卸工人、仓储人员、物流配送员的工作机会也会跟着减少。而且,美国本土的运输业也会因为货物变少,面临订单不足的问题。
总的来说,美方从这里捞不到任何的好处。
到现在为止,中方一直没说要把这条路堵死,如果美国愿意主动纠正不当行径,不再搞这种单边收费,双方坐下来好好谈,中方的措施也可以根据情况调整。毕竟,靠对话解决争端,才是对两国行业、对全球贸易都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