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越——越剧艺术藏品巡回展”近日在青浦区文化馆开幕,这是自巡回展开展后的第十站。

看着一份份承载着历史的戏单、一张张记录着过往的黑胶唱片,老戏迷们深感亲切而又怀念。越剧曾经伴随着他们的青春岁月,度过美好时光。如今,当久远又熟悉的戏单以及戏单上一个个熟稔的剧目名映入眼帘的时候,一段段回忆历久弥新。“这个戏我年轻的时候看过”“这个戏很好看的,可惜现在不演了”“这张唱片有点年份了”……他们一边参观一边如数家珍般地和身边同行的人交流、追忆。
在一些参观者中,有的正当而立,有的正值不惑,也有的更为年长一些,他们饶有兴致地在讲解员的讲解下认真观看每一件藏品,细细品味藏品背后的故事、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非遗传统纯真丝手绣戏服前,他们详细询问制作工艺,为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而折服;驻足唱片墙旁,他们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声音能流传至今而叹服;当看到《上海越剧报》时,他们为越剧曾经的辉煌而惊叹。“这些艺术家们简直就是当年的网红啊!”看到报纸上一则则关于老一辈艺术家在当时的报道,他们不禁连声赞叹,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孩子们更像来到了欢乐的海洋,沉浸在传统戏曲带给他们的乐趣之中,他们纷纷打卡戏曲人物塑像,小生、花旦,忙得不亦乐乎。展馆一旁,摆放着越剧舞台常用的刀、枪等道具,孩子们忍不住拿起来舞弄一番。虽然初次尝试,却也有模有样,令人忍俊不禁。当看到盔帽和戏服,孩子们更是显得爱不释手。他们争先恐后但也井然有序地穿上戏服、戴上盔帽,俨然一个个少儿版的才子与佳人。
作为非遗文化的越剧,历经百余年的提炼和升华,在当代社会依然折射出别样的韵味和独特的魅力。孩子们是越剧艺术的未来,根植于他们心里的种子,期待在将来的某一天迸发出传承和弘扬越剧艺术的激情与力量,让非遗文化在时代的岁月里延续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激发民族自豪,注入创新活力。

在越剧艺术AI屏幕前,无论男女老少都兴致勃勃,兴高采烈地拍照、打印。当看到照片里自己的戏曲人物造型时,有的乐不可支,有的笑逐颜开,参观者激动地说,一直都梦想哪天能穿上戏服拍个照,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都未能如愿。没想到,如今在“藏·越”巡回展上让他们如愿以偿。
“让越剧艺术藏品动起来”,这是上海越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齐春雷在从艺三十周年之际最为朴素的一个心愿,以此为初心,“藏·越——越剧艺术藏品巡回展”孕育而生,从4月首展至今已来到第十站。
“藏·越”巡回展不仅仅是一个展览,更是对越剧历史的回眸和对越剧未来的展望。它也更像是一个流动的博物馆,让越剧艺术在每一站的停靠中,能有更多的人来了解越剧、品味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