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问题来了:这3万亿“损失”究竟怎么算出来的?特朗普的逻辑堪称“强盗经济学”:他把关税当作敲诈盟友的筹码,逼着欧盟、日本、韩国签下所谓“投资承诺”。一旦关税政策被判定违法,这些靠威胁换来的空头支票就可能作废,而特朗普干脆把这些尚未到账的“预期收益”全部计入“损失”。这种算法无异于把别人口袋里的钱算成自己的,再把“可能拿不到”渲染成“已经损失”。就连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都急忙划清界限,称尚未就“关税分红”计划与总统沟通,并强调需要国会立法通过。特朗普的独角戏,连自家财长都不愿配合。
最高法院的审理现场更是刀光剑影。代表联邦政府出庭的诉讼总长绍尔遭遇了保守派和自由派大法官的“无差别攻击”。首席大法官罗伯茨直斥关税本质是“税”,并质疑是否触发“重大问题原则”——即涉及重大经济决策时必须获得国会明确授权;大法官巴雷特紧盯法律文本,要求政府说明“监管进口”如何推导出“加征关税”的权力;戈萨奇则从三权分立角度警告,放任总统扩权将架空国会征税权。就连特朗普提名的保守派法官也未留情面,可见政府方的法律论证多么苍白。这场官司早已超越普通诉讼,成为重塑美国总统贸易权力版图的宪法级对决。
完整内容查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