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乌克兰迎来了“冰火两重天”的一天。一方面,欧盟大额援助陆续到账,另一方面,国内的反腐风暴也在愈演愈烈。泽连斯基的这一系列操作,体现了他在“对外借力、对内固本”方面的高明策略。

在11月13日,欧盟委员会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宣布,欧盟已经拨付了41亿欧元的宏观金融援助给乌克兰。这笔资金的到账,标志着欧盟承诺的181亿欧元援助已经全部兑现。对于正处于冲突中的乌克兰来说,这笔援助无疑是“雪中送炭”。这笔资金将用于哪些方面?官方表示,主要用于支撑国防开支、维持公共服务的正常运转,以及推进必要的改革。

同一天,泽连斯基在社交平台上透露,乌克兰又获得了来自欧盟的59亿欧元援助,这些资金来自于和欧盟的两项合作框架。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笔援助中,有不少资金来自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产生的收益。本来,这只是资金来源的一部分补充,但仔细一想,这背后也折射出国际社会对俄罗斯制裁的实际落地。俄罗斯被冻结的资产收益反过来成了援助乌克兰的资金,泽连斯基也直言不讳地表示,俄罗斯开始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与此同时,德国方面也没有闲着。11月13日,泽连斯基视察完前线指挥所后,立即与德国总理默茨进行了电话交流,讨论的主要内容还是乌克兰的前线局势和防御问题。默茨还承诺将为乌克兰在柏林开设武器出口办公室提供政治支持。作为欧盟内对乌克兰援助的关键国家,德国的这一举措不仅为乌克兰提供了实际支持,也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防务合作。

外部援助虽然关键,但如果国内出现问题,也难以发挥作用。显然,乌克兰深知这一点,正因如此,在11月中旬,乌克兰国内突然爆发了一场针对能源领域的反腐风暴。事情起因可以追溯到11月10日,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和反腐败专门检察官办公室联合发布了一个调查结果,揭示出乌克兰能源部的现任和前任官员与一些商人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犯罪集团,涉嫌洗钱和非法敛财,查明的洗钱金额接近1亿美元。
这一消息一经公布,乌克兰相关部门立刻展开了行动。11月11日,乌方在首都基辅及其他地区进行了70多次搜查,现场查获了大量涉案文件和现金。随后的12日,能源部长格林丘克和司法部长加卢先科递交了辞呈。显然,这起腐败案件的影响非常巨大。

13日,泽连斯基亲自签署制裁令,决定将涉案的两名关键人物列入制裁名单。有意思的是,其中一位名叫铁木尔·明季奇的商人,曾是泽连斯基在当喜剧演员时的生意伙伴,而他被怀疑是这起腐败窝案的主谋。泽连斯基对待前生意伙伴毫不留情,这一举动也显示出他在反腐方面的决心。

这一天,乌克兰的外援陆续到账,而内部反腐也同步推进,这种“双线操作”显然对乌克兰和整个俄乌冲突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欧盟的181亿欧元援助全部到位,为乌克兰的财政压力提供了直接缓解。国防开支得到保障,前线的防御也因此更有底气。同时,推动武器出口办公室的建设,能够增强乌克兰的军工自主能力,这对于长期抗战是有利的。

在内部反腐方面,乌克兰的这场风暴可以说是加分项。能源领域本就是战略要地,要是腐败分子在其中作乱,不仅会损害民众利益,还会使得国际援助方对资金的使用产生疑虑。此次反腐行动,既整肃了政府行政体系,也提升了民众的信任,为长期的抗战积累了支持。

但从国际角度来看,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冻结俄罗斯资产的收益用于援助乌克兰,极有可能加剧俄罗斯对欧盟的反制。而乌克兰的反腐成效,也可能会让西方国家更加愿意继续提供援助。

毫无疑问,11月中旬这一系列动作,让乌克兰在冲突中获得了更多主动权。外援解决了“钱和物”的问题,反腐则有效解决了“内部稳定”的问题。这两步棋走得如何,后续效果如何,还需要观察,但至少目前来看,乌克兰通过这些举措,为局势走向增加了更多有利的筹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