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真的来临了吗?还是昙花一现?近日,“男子8公斤黄金套现612万元”的话题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点燃了全网的讨论热潮。一边是巨额财富的华丽变现,一边是市场情绪的复杂起伏,一时间,黄金似乎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富“避风港”,而是被贴上了“现成提款机”的新标签。在这股汹涌的黄金变现潮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小夏发现,最近有新闻报道称,浙江一市民将自己持有的8公斤黄金给卖了,变现了612万元。以当初每克约300元的购入价计算,这笔买卖成交后,他能净赚大约312万元,相当于躺着赚了一套房!这样的财富故事,让无数人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一条快速致富的捷径。(北京商报 20250701)
令人惊讶的是,这并非个例!不少金店老板直言,最近类似这样的大额黄金变现频繁出现。平均每隔一两个月就会接到一笔百万元级的黄金回收订单。有的从业人员也表示,最近一年多来,来变现的消费者很多,线上线下一天一共能接1000多张单子,一周平均下来大概有六七百单。(潮新闻 中新经纬20250701经济观察报20250618)
为什么大家都纷纷卖出黄金变现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这最核心的因素,无疑是不断冲高的金价!今年上半年,伦敦现货黄金价格累计上涨25.7%,创下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最大半年涨幅。追溯到2023年,短短两年半,黄金已经上涨了80%。7月初,国际金价虽经历回调,但仍稳居3300美元/盎司关口。在金价高位震荡的背景下,市场获利了结情绪高涨,许多曾在历史高点购入黄金的消费者和投资者选择此时套现,以缓解资金压力。(证券时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其次,消费者观念的变化也是一大推手。黄金的属性正在发生转变,从传统商品向金融属性加速过渡。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传统足金饰品的兴趣减弱,转而更倾向于购买小克重产品,像小金币、金豆等更受青睐。在此过程中,不少消费者会将旧金饰变现换新,或者直接出售闲置的旧金饰。(中国经济网 20250626)
此外,黄金作为经典的避险资产,其角色也在发生变化。随着近期地缘政治逐渐缓和,不少人认为金价的风险溢价已经得到充分兑现,部分投资者和消费者会选择变现来兑换其避险价值,或者增加其他类别资产的比例来提升“钱袋子”的收益水平。有机构认为,整个下半年,股债金均衡配置将更具优势,虽然黄金的配置价值显著,但当前价格处于高位,限制了其作为单一配置资产的空间。(中国经济网 20250629)
最后,黄金回收渠道的日益丰富,也为这股变现潮提供了便利。除了传统的金店、典当行和银行,线上回收平台和专业回收公司不断涌现,甚至出现了“黄金ATM机”的说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的选择。同时,与传统金店多数由门店自主定价、加收损耗费不同,回收报价也变得更加透明(例如,上海黄金交易所实时金价为基准),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更容易参与黄金变现。(海报新闻 20250622)
尽管一些人通过“低买高卖”在黄金市场获利颇丰,但小夏认为,黄金更适合作为抗风险、稳中求胜的长期配置工具,而非短期套利工具。类似“卖8公斤黄金赚300万”的案例虽令人艳羡,但普通人不宜盲目跟风。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恰证明了黄金作为长期配置资产的价值。
对于未来的黄金走势,是继续冲高,还是迎来回调?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歧。近日,花旗发表报告称,由于中东地缘事件降温以及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改善,金价将有所回落,到2026年下半年,金价将回落至2500至2700美元/盎司。此外,惠誉也加入看空黄金阵营。
不过,相对于花旗和惠誉的看空,多数机构依然看好金价的未来表现。其中,摩根大通的观点最为乐观。该行认为,黄金价格将在2029年达到6000美元/盎司,意味着从当前约3300美元水平还需上涨80%。该行认为,全球投资者持有约54万亿美元美国资产。若其中0.5%转向黄金,将远超全球年矿产金量的3600吨,从而引发供需失衡。(证券时报 20250702)
温馨提示:本文所述不作为个股推荐。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