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安图县永庆乡的山林间的松针上还挂着晶莹的晨露时,种植户丁明海已带着工人们钻进林下参基地。这些色泽饱满、状如红宝石的参籽,不仅是育苗的基础,更是他用八年光阴,破解出林下参种植周期长难题的“金钥匙”。
走进丁明海的林下参基地,红宝石般的参籽映入眼帘,工人们忙碌采摘,丁明海在一旁示范操作技巧。
看着参田里错落分布的参苗,丁明海感慨万千,回忆创业初期,他还是种植“门外汉”。为掌握技术,他多次前往吉林集安、辽宁等传统参产地求学,学习选种、育苗等关键技术。回乡后,在政府和林业部门支持下,他开展系统试种,逐步总结出适合本地气候土壤的“四季管护法”,实现从一年生参苗到八年生老参的标准化管理。
“参籽就是我们的‘活’钱。”丁明海表示,每年采收的参籽既可扩繁育苗,又可销售变现,有效缓解了种植前期投入压力。目前20多公顷的基地通过参籽销售已实现现金流良性循环,带动周边40余名村民季节性就业,其中10余人获得稳定务工岗位。
“除草剪枝活儿不累,离家近还能照顾家。”村民肖立凤在基地工作已五年,她表示这份工作让许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以短养长”模式通过参籽收益反哺长期投入,为林下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旅游厅:安图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