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盘水的社区里,一种特殊的“银行”正悄然重塑着邻里关系——这里不存钞票,只记互助时长;不付利息,却能收获守望相助的脉脉温情。社区党组织引领下的“时间银行”,如今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活样本,用互助之钥打开了邻里相亲的社区新气象。
2个小时的贴心陪伴能换1张“时间存单”,3次代办服务可积累一笔“时间财富”。这种创新模式让志愿者的爱心与高龄老人的需求精准对接,奏响了一曲“未老助老”的和谐乐章。
图为时间存单。
党建牵线 织密互助网络
清晨的建设中路社区,志愿者陈本芬将刚买的药轻轻放在老人桌上,俯身细心叮嘱老人“记得按时吃”,随后在“时间银行”的存折上认真记下服务时长。这样的温暖画面,在六盘水各试点社区早已成为寻常风景。
六盘水市委老干部局以党建为红线,将“时间银行”与基层党组织深度融合,构建起多方联动的服务矩阵。养老机构党支部党员定期到医养中心陪老人闲话家常、组织文娱活动,让养老院里常年回荡着爽朗的笑声;离退休党支部牵头组建的志愿队,带着专业的法律咨询、实用的健康课堂走进高龄老人家中;村(社区)党支部发动“五老”骨干,带动居民全员参与互助。如今,这张由党组织精心编织的互助网已覆盖城乡每个角落,200余名志愿者累计存储500余小时“时间”,而由爱心企业、商超、律所等组成的公益联盟,更将服务从基础生活照料拓展到医疗、法律等专业领域,让温暖触达更多细节。
图为志愿者为老人测血糖。
精准对接 让需求与爱心相遇
“想找人说说话”“需代缴水电费”“盼着下盘棋”——“时间银行”的需求清单上,密密麻麻写满了老人的期盼。通过“需求提交 — 志愿接单 — 服务认定 — 积分记录”的闭环流程,这些朴实的心愿正一个个变为现实。
六枝特区大用健康医养中心的服务清单包罗万象,既有陪伴、代办等日常项目,也有心理咨询、安全援助等专业服务。每逢节假日,老同志带着书画工具、文艺节目走进社区,老人们看着精彩演出、学着实用的防诈知识,欢声笑语传得很远。“以前总怕麻烦孩子,现在打个电话志愿者就到,心里踏实多了。” 建设中路社区的王老伯道出了许多老人的心声,简单话语里满是安心。
图为志愿者陪老人过生日。
制度护航 让爱心循环流转
“这积分既能换理发、买东西,还能兑换未来养老服务,比存钱还实用!”志愿者曾德慧的话道出了“时间银行”的魅力。六盘水创新推出“时间储蓄站”积分兑换机制,为每位志愿者建立“一人一账户”:每服务1小时可获1个志愿服务币,或在“时间储蓄站”存1小时“时间积分”。
这些“时间资产”用法灵活:1元志愿服务币可在辖区20多家合作商铺享优惠,无论去堕却清水鱼馆尝鲜、邱金秋羊肉粉店嗦粉,还是到百盛百货购物,都能凭币打折;若有需要,也可支取“时间资产”换取其他志愿者的陪伴、代办等服务。这种“时间可存可取、爱心能换能传、积分可增可兑”的模式,让志愿服务从“单方付出”变成“双向奔赴”,让善意在循环中不断升温。
为让“时间”存得安心、兑得舒心,当地制定了统一标准:从时长计算到积分规则,从账户管理到优秀志愿者表彰,每一项都清晰规范。年底表彰会上,手持证书的志愿者满脸自豪,这份沉甸甸的认可正吸引更多人加入“时间银行”,让爱心队伍不断壮大。
目前,“时间银行”已被纳入六盘水2025年老干部工作重点。随着六枝特区大用健康医养中心、九龙街道文化路社区等试点经验的推广,这场“时间储蓄”将汇聚更多暖流,让互助养老的阳光洒满凉都大地,让邻里间的温情在时光里静静流淌、生生不息。(文/锐锋 图由六盘水市委老干部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