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金在 4026-4059 美元间反复震荡,较前期高点跌超 8%;国内黄金 T+D 跌至 917.8 元 / 克,一周内先跌后涨波动 12 元 / 克。理财群里一会儿喊 “抄底”,一会儿叫 “避险”,不少人跟风下单后又慌了神。
“最近处理了十几个亏损案例,大多是没搞懂‘买什么’和‘避什么’。” 有 12 年黄金理财经验的中行经理陈曦直言,金价波动越大,越要守好规则。这 “三买三不买” 原则,能帮普通人避开 90% 的坑。

黄金投资的核心是 “选对标的 + 踩对节奏”,这三类情况闭眼买都不会错。
1. 买 “低溢价” 的:银行金条、黄金 ETF 优先
投资黄金,首先要抠 “成本账”,溢价越低,回本越容易。银行投资金条溢价仅 2%-3%,工商银行 10 克金条售价 8684 元,几乎贴近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原料价;黄金 ETF(如 518880)更划算,零溢价不说,1000 元就能起步,持有半年成本不到 0.5%。
反观金店工艺金,溢价能到 15%-30%,某品牌 “投资金条” 卖 1000 元 / 克,比银行同类产品贵 15%,本质是加了工艺费的 “饰品金”,完全不适合投资。上海的张女士去年买了金店 “投资金条”,如今金价涨了 7%,算上溢价还亏着钱。
2. 买 “定投型” 的:积存金适合新手
怕抄底买在高点?定投积存金是完美解法。它 1 克起买,每月投 100 元就能参与,金价跌时自动多买克数,涨时少买,长期下来能摊薄成本。武汉有客户每月投 1000 元,5 年下来收益率比定期存款高 3 倍。
陈曦提醒,一定要选银行渠道的积存金,不仅能随时卖回银行,1-3 个工作日到账,攒够克数还能兑换实物金条,兼顾投资与储值需求。
3. 买 “急跌后” 的:回调企稳再出手
金价急跌不是风险,盲目追跌才是。机构判断回调企稳有两个信号:一是伦敦金站稳 4025 美元支撑位且连续三天不跌破,二是 10 年期美债收益率掉头向下。符合这两个条件再分批买入,能避开短期套牢风险。
2024 年金价也曾跌超 10%,当时等企稳后入手的投资者,3 个月就回本盈利;而急着抄底的人,足足套了半年。
比 “买对” 更重要的是 “不买错”,这三类产品碰都别碰。
1. 不买 “高杠杆” 的:期货、杠杆基金易爆仓
“加 5 倍杠杆,涨了翻倍赚”—— 这种宣传全是坑。黄金期货、杠杆型黄金基金,跌 10% 就可能爆仓。10 月 21 日金价单日跌超 2%,不少加杠杆的散户一天亏光本金,连补仓机会都没有。
陈曦强调:“普通人投资黄金是为了避险,不是投机。高杠杆产品看似收益高,实则是‘吞金兽’,专业机构都很少碰。”
2. 不买 “伪投资” 的:一口价、镀金饰品全是坑
千万别信 “金饰既能戴又能赚” 的说法。黄金饰品的价格里藏着品牌费、工艺费,某品牌一口价吊坠卖 3999 元,实际仅 2.5 克,折算每克 1599 元,是原料价的 1.7 倍。更坑的是镀金饰品,镀层磨损后只剩基材,完全没有保值性。
回收时更吃亏:金饰只按 “裸金克重” 算,工艺费一分不算,足金 999 还可能被回收店压成 990 成色,每克少赚几十元。北京的王先生卖 100 克金饰,比卖银行金条少拿 3000 元。
3. 不买 “非正规” 的:小众 APP、线下摊点多骗局
近期不少 “高息存金” APP 冒出来,打着 “月息 1%” 旗号,实际是庞氏骗局。这些平台没有金融资质,收完钱就跑路,已有多地警方通报类似案件。线下路边摊的 “低价黄金” 更不能碰,要么是含金量不足的合金,要么是赃物,买了就是 “烫手山芋”。
记住:正规黄金投资渠道只有三类 —— 银行、证券公司、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单位。
就算选对了标的,也要守住这两条底线:
1. 仓位不超 10%: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黄金是 “压舱石”,不是 “发财树”。家庭资产中黄金占比最好控制在 5%-10%,就算金价跌 20%,对整体资产影响也不大。有客户把 30% 的钱全买了金条,急用钱时变现慢,还错过了其他投资机会。
2. 止盈不止损:长期持有别慌
黄金短期波动很正常,2013 年金价曾跌 28%,但 5 年后又创新高。只要买的是低溢价品种,别因短期跌 10% 就割肉;但涨 20% 以上要及时止盈,2024 年不少人听劝卖了一半,后来回调又补仓,多赚 15%。
金价波动是常态,普通人没必要猜短期走势,记住核心:消费归消费,投资归投资。
想戴首饰就买金饰,但别想靠它赚钱;想抗通胀、做配置,就选银行金条、黄金 ETF 或积存金,守住低溢价、低风险、小仓位的原则。
市场越乱,越要沉住气。按 “三买三不买” 的规则来,黄金才能真正成为资产的 “安全垫”,而不是亏损的 “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