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位花甲老人在两位中年男子的陪同下走进银行,准备汇款300万元。工作人员听到这一数字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甚至怀疑老太太可能是受骗了。随后,工作人员立即报警,警方赶到后开始调查那两位中年男子。
在警方的询问下,两位男子冷静回应,毫不慌张地介绍了自己。一位是金长福,退伍教导员,现在是木兰县教育部的工作人员;另一位是季德三,时任木兰县教育局局长。听到他们的身份,银行工作人员和警察都震惊了,大家开始好奇,这位老太太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竟能拿出300万元的巨款,而且还有教育局局长陪伴她来办理汇款业务?
这件事的背后,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那要追溯到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上甘岭战役。
1952年,年仅18岁的马旭作为卫生员参加了上甘岭战役。那个战场被称为“绞肉机”,战士们经常受伤。马旭每天都看到受伤的战士被抬下来,她的心里非常痛苦,但她却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用医术救治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们。在那时,她暗下决心,未来一定要为这些勇敢的战士们做点什么。
战争结束后,马旭凭借优秀的表现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1961年,她被分配到解放军首支空降师担任军医。此时,她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亲自成为一名空降兵。于是,她向师长提出了申请,希望能成为中国的第一位女空降兵。
然而,师长的答复是坚决的:“女生怎么可能当空降兵?这件事不要再提了!”但马旭并不因此放弃,她心里明白,自己之所以被拒绝,是因为她没有空降兵所必需的素质。她决定通过努力改变现状。
马旭开始每天刻苦练习跳伞,从最基础的动作做起。她向战士们请教,甚至在小板凳上模仿跳伞动作,渐渐地,她的技术越来越好。终于,她能做到和战士们一样标准的跳伞动作。于是,她再次向师长提出申请,写下了决绝的申请书:“不能跳伞,怎么能成为空降兵?请组织允许,我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空降兵!”
师长被她坚定的态度所打动,于是决定给她一次机会。师长说:“如果你能跳得像其他战士一样好,我就允许你加入。”
师长原本认为,这样的要求不可能轻易达成。可是,令他震惊的是,马旭不仅顺利完成了跳伞,而且做得异常标准。师长没有话可说,只能同意她的申请。就这样,马旭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空降兵。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她表现出非凡的毅力和勇气,完成了140多次跳伞任务,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
1993年,已经年过六十的马旭从部队退役。尽管退休金丰厚,但她和丈夫的生活依然朴素,住在简陋的旧房子里,日子过得清贫。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2018年。当他们感到自己时日无多时,开始思考如何分配这多年来积攒的积蓄。
他们的几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能自立生活。经过深思熟虑,马旭夫妇决定将自己一生的积蓄捐赠给家乡的教育事业,特别是木兰县的教育局。
于是,2018年,马旭和教育局局长季德三一同走进银行,捐出300万元作为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一年后,他们又捐赠了700万元,总共捐出了1000万元。这笔捐款,便是他们一生的积蓄。
2019年,马旭被评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在全国道德模范座谈会上,她作为三位获奖代表之一发表了讲话。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毫无疑问,马旭和她的丈夫正是这样的人。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