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愿意留下来认真学苗绣的人不多,但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10月21日,贵州苗韵银饰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国武正在自家门店前锻打纯银手镯,他的普通话并不好,但从他的表述中,仍能感受到他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坚守与热爱。

王国武是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从16岁起跟随父亲学习银饰制作,不仅熟练掌握“拉丝”“錾刻”功夫,还在贵州黔东南丹寨商业街经营着一家名为苗韵银饰的小工坊。近年来,随着原材料涨价、订单不稳定、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这个小工坊的经营一度陷入困境。“想扩大生产,缺资金;想收徒传艺,又怕养不活大家。”王国武说,自己好几次都想过放弃。

“像苗韵银饰这样传承、发扬非遗,带动群众增收的小微企业,我们应该做好金融服务,积极给予支持。”2022年8月,贵阳银行丹寨支行的客户经理在走访非遗工坊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针对王国武的资金需求特点,迅速为其量身定制了个人信用贷款方案,无需抵押担保,仅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10万元贷款的审批发放。

“这笔钱就像给老银匠添了新錾子,让我们能安心琢磨手艺,把苗银的纹样做得更精细。”王国武说,如今的工坊不仅恢复了元气,还新收了5名年轻学徒,是贵阳银行的支持,重新救活了这门老手艺。

言谈间,王国武的工坊又迎来一批选购银饰的客人,他将不同制作材料和工艺的银饰拿出来向客人展示。精美的做工和多年积累的声誉,让他家的银饰闻名乡里乡外。“我们会继续努力,带动更多人了解贵州非遗。”有了贵阳银行的帮助,王国武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唯
编辑 罗昌
二审 何欣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