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
近日,金价大幅回落,市场的“黄金热”骤然降温。短短几天,一些原本信心满满的炒金客开始焦虑:账面利润回吐、贷款利息压顶、浮亏扩大。黄金本该是避险资产,如今却成了他们的负担。这场金价波动,照出了当下投资心态的浮躁与偏差。
近两个月,黄金行情如过山车。价格的连续飙升,让人误以为黄金永远上涨。社交媒体上,一些大V和财经博主鼓吹的“借贷炒金”“抄底教程”层出不穷,视频和帖子把黄金描绘成稳赚不赔的理财宠儿。在这种情绪裹挟下,一些年轻人入场购买黄金作为投资,甚至加杠杆投资。支付宝、微信理财通等平台数据显示,9月至10月初,黄金ETF定投用户中30岁以下群体占比超60%。金价上涨时,年轻群体自信满满;一旦回调,风险暴露之快,令人措手不及。
黄金不是理财捷径,而是资产配置中的一环。其价格受地缘政治、美元走势、利率预期等多重变量影响,短期波动极大。借贷炒金,本质上是用高成本资金押注短期行情,一旦方向判断失误,不仅本金缩水,还要背负利息。所谓“用别人的钱赚自己的钱”,最终可能演变成“用未来的钱补今天的坑”。
更值得警惕的是,网络舆论正在制造一种“轻盈的贪婪”。在算法推送下,社交平台不断放大成功案例、弱化风险叙述,让投机行为披上理财外衣。年轻人被这种“故事化收益”吸引,误把高波动资产当成稳健理财,金融知识的缺口,被短视频的兴奋感填满。
眼下,多家银行已上调黄金积存门槛、限制信用卡资金流向黄金领域,这既是风险防控需要,也是理性回归的信号。黄金再闪亮,也不该成为冲动投资的“灯塔”。真正的理财,靠的是时间复利和风险控制,而不是追逐热点、押注涨跌。
金价有涨有跌,财富有进有退。市场总会回归常识,唯有理性不会贬值。在黄金的光泽之下,最值得守住的,是不被情绪裹挟的清醒与分寸。
责编:李文玉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