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美琴首次现身欧洲议会,这背后有什么意义?欧洲是否要彻底和中国翻脸,又为什么说我们根本不需要过多担心呢?
最近,由欧盟27国政客组成的欧洲议会举行了一场会议,“台独”头目之一萧美琴,首次以台湾地区副领导人的身份现身会场并发表演讲。这说明什么?两点,第一,这是台湾地区政客首次高调现身这种规格的会议上,那些一心想把台湾问题“国际化”的人,内心肯定是开心的;第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欧洲态度的一个体现。前面也提到了,欧洲议会的议员,都是由来自欧盟成员国的政客组成的,也就是说,如果某一国的议员强烈反对萧美琴窜欧的话,那萧美琴就一定无法走进欧洲议会。说白了就是欧盟27国在台湾问题上倾巢而出,中方以一敌多。

而就在欧盟暴露对华丑恶嘴脸之际,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突然跳出来对华开了首枪,说什么要是中欧贸易继续紧张,欧洲就该对中国“来硬的”,搞什么“报复措施”。说实在的,这一招,德国走得是真不高明,甚至完全可以说是低级错误。为啥?德国现在的情况,是他们工业生产需要的稀土,95%都得从中国进口,要是中国不卖,德国缺了稀土,那德国本土的汽车、机械这些支柱产业都得停摆。所以说,在德国自家的产业早就和中国分不开了的情况下,德国还口口声声说要报复中国,这完全就是异想天开。其实除了原料供给之外,在市场方面,德国也非常依赖中国,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德国车企为了不耽误生产,早就悄悄给中方提交了资料,换来了出口许可。可德国政客,比如纳格尔还在那儿喊“反制”,这不是和自家企业的利益对着干吗?

受政坛这股“强硬风”的影响,德国对华贸易政策也在悄悄变味。以前德国把中国当成重要的贸易伙伴,两边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可现在呢,德方开始跟着什么都往安全上扯的风气,要重新评估对华贸易政策,又是限制中资进入关键领域,又是想搞供应链“去中国化”。就连德国总理默茨现在的态度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以前他可是明确反对欧盟对中国加征关税的,现在倒好,居然公开支持对中国钢材提高关税,还美其名曰“要保护本国产业”。这个转变确实让人纳闷,因为这不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吗?做生意本来讲究的是你情我愿、互利互惠,可现在非要给正常的贸易往来扣上政治帽子,动不动就扯到“安全威胁”上去,这样对对方、对自己都没好处。
说到底,德国央行这个错误表态,和对华贸易政策的转向,根源还是心态没调整好。以前德国靠着技术优势,在中欧贸易中占了不少便宜,现在中国制造业越来越强,在不少领域已经能和德国企业竞争了,有些德国政客就坐不住了,想通过贸易保护、限制合作来维持优势。但时代不同了,全球化之下,产业链供应链都是一体化的,想靠“脱钩断链”“报复施压”来解决问题,根本行不通,就连纳格尔自己后来也不得不补一句“对话才是最佳方式”,这说明德国的反华政客自己心里也清楚,在现实利益面前,该怂还得怂。

做生意讲究的是互利共赢,国际贸易更是这样。德国要是真想解决问题,与其空喊“报复”这种没用的口号,不如坐下来和中国好好谈,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战略焦虑,别再搞双重标准,也别什么都往安全上扯,老老实实按国际规则办事,配合合规审查,继续保持开放合作,这才是对德国企业、对德国老百姓最有利的选择。毕竟,中德两国每年就有1600多亿欧元的经贸规模,真要闹僵了,对谁都没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