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陕革命老区的群山之间,农发行四川省分行辖内南江县支行以四大板块为支点构建支农矩阵,让粮食安全根基更牢、乡村振兴动能更足、产业筋骨更壮、城乡脉络更通。“十四五”以来,该行累计投放各类贷款超44亿元,让6万余吨粮油归仓、千亩农田焕新、万余农户受益,在大巴山南麓书写着“金融为民”答卷。
图为该行贷款支持的南江县长赤片区优质粮油产业融合示范园项目
绘就“天府粮仓”新图景
站在长赤镇连片的稻田边,种粮大户王大叔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他脚下,曾经是下雨天“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田”,如今田埂笔直、沟渠相连,变成了“保土、保水、保肥”的高产田。
“有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这地‘活’过来了,一亩地轻轻松松多收300斤好稻谷。”王大叔说。
近年来,农发行南江县支行构建起“收储+基建+产能”的全链条支撑,地方储备粮油的增储轮换资金第一时间足额到位,确保万吨粮油稳稳当当入库。同时,该行精准对接县域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以“农地+种植”模式延伸服务链条。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长赤片区优质粮油产业融合示范园,折射出的不仅是3.37亿元贷款浇筑的田埂沟渠、晒坝仓库、加工车间,更是在南江大地上扎下的坚实金融根基。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在正直镇花桥村的黄羊养殖场,1000余只健硕的南江黄羊正悠闲地嚼着草料,发出“沙沙”的声响。“以前哪敢想养这么多?羊圈挤得转不开身。”饲养员大姐麻利地添着草料,声音里透着干劲,“有了农发行的帮扶贷款,我们扩建了羊圈、添了设备,现在一年出栏量翻了个番,日子更有奔头了。”
帮扶贷款让千余户脱贫家庭稳稳端住了“产业饭碗”,产业振兴的“组合拳”也是拳拳到位。4.8亿元南江黄羊农业科技贷款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种业“卡脖子”的枷锁,让黄羊从大巴山走向全国市场;0.4亿元信贷资金精准滴灌茶叶、核桃等“川字号”特色产业的基础提升工程,串起了从田间到车间的三产融合链。
当大巴山深处的黄羊肉通过冷链物流直达都市餐桌,当高山云雾茶香飘进街边茶社,政策性金融的力量正让这些深藏山间的“土疙瘩”变成乡亲们口袋里的“金疙瘩”。
勾勒山水宜居新画卷
“以前坑洼路晴天一身灰,现在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娃儿上学都少走半小时!”家住大河镇的张大爷指着新修好的S302省道感慨地说道。他口中的这条路,是农发行南江县支行5.3亿元农村路网建设贷款打通乡村“毛细血管”的成果之一,已成为南江县东联通江县、西接广元市旺苍县最便捷的通道,也是巴陕高速公路的重要连接线,极大地改善了沿线地区交通条件,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达通行能力。
而在普陀村,2.3亿元文旅融资则勾连起“山水画廊”与“巴山民宿”,一条融合自然观光与民俗体验的黄金旅游线路逐渐清晰。在乡村水利建设的工地上,一笔笔信贷资金正助力描绘“百村百面”的治水新图。
当蜿蜒崎岖的山路蜕变成风景如画的旅游廊道,农发行的金融画笔正一笔一画地提升着县城的承载力,也一笔一画地描摹着乡村的“高颜值”。
点燃绿色发展新引擎
在下两镇的“森林粮库”项目,全是层层叠叠的新绿。农发行南江县支行创新“林草+”信贷模式,支持建设的人工林栽培、现有林改造等不仅锁住了水土,还让新绿更绿,通过林下套种淫羊藿、天麻、金银花等实现的“生态红利”。
在助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过程中,4.8亿元金融“活水”注入,补齐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短板;在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行动中,3.31亿元信贷资金守护着这片流域的清澈。当“绿色银行”的金字招牌在南江的青山绿水间越擦越亮,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谐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展。
从粮仓满溢的踏实,到产业勃发的活力,到乡村蜕变的惊喜,再到城乡交融的和美,农发行南江县支行以金融之笔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耕耘。这不仅是政策性金融服务国家战略最有力的注脚,更是“金融为民”初心的生动诠释。(陈娅)